盍簪陟崇台,凭高豁千里。
清樽属离人,年光若流水。
浩浩江海心,悠悠云山意。
天空鸟影寒,日落秋声起。
对此渺予怀,悬情自兹始。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作者任夔州刺史期间。当时作者与友人马自牧相别,马将返回他的馆舍,作者作诗以赠。

首联“盍簪陟崇台,凭高豁千里。”意思是说,为什么不把头发梳起,登上高山,从高处看开阔的千里江山呢?用“盍簪”表明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陟”指登,“崇台”即高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不把头梳起来,到高山上去看看那辽阔的景色呢?诗人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情。

颔联“清樽属离人,年光若流水。”意思是说,请斟满酒杯,让离别的人饮一饮吧,时间就像流水一样逝去。这里的“樽”指的是酒器;“年光”指时光,这里指岁月。诗人用“清樽”、“离人”、“流水”等意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颈联“浩浩江海心,悠悠云山意。”意思是指,浩浩荡荡的江水胸怀,悠悠的白云和远山充满了诗人的胸怀。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浩渺的江海、悠悠的云山都赋予了诗人的胸怀。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尾联“天空鸟影寒,日落秋声起。”意思是说,天空中的鸟儿身影显得那么冷清,夕阳西下的时候,秋天的声音也起来了。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开阔,是一首送别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