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池饮罢更扶筇,历尽吴山第几峰。
万井尽围苍蜿蟺,一江乱插碧芙蓉。
□声初过秋光尽,云影频移树色重。
谁道下方城市近,身闲随地有仙踪。
这首诗的原文是:
晚登吴山,蕉池饮罢更扶筇,历尽吴山第几峰?万井尽围苍蜿蟺,一江乱插碧芙蓉。□声初过秋光尽,云影频移树色重。谁道下方城市近,身闲随地有仙踪。
注释:
- 万井:指无数的村庄。
- 苍蜿蟺:形容蜿蜒曲折的样子。
- 一江乱插碧芙蓉:形容江水在秋天被风吹拂,仿佛是碧绿的荷花。
- □声:指风的声音。
- 云影频移树色重:形容云层在天空中移动,使得树木的颜色变得厚重。
- 仙踪:指神仙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東坡的作品,描写了他在吴山晚登的情景。诗中通过丰富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首句“晚登吴山,蕉池饮罢更扶筇,历尽吴山第几峰?”描绘了诗人晚登吴山的场景。诗人在蕉池饮完酒后,更加依靠竹杖继续攀登,历经了吴山的多个山峰。这里的“竹杖”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第几峰”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无尽的好奇心。
颔联“万井尽围苍蜿蟺,一江乱插碧芙蓉。”进一步描绘了吴山的自然美景。诗人用“苍蜿蟺”来形容蜿蜒曲折的山脉,用“碧芙蓉”来形容江水在秋天的美丽景色。这里的“万井”和“一江”都是对吴山周围环境的具体描绘。
颈联“□声初过秋光尽,云影频移树色重。”则描述了风和云的景象。“□声”是指风的声音,“秋光尽”则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诗人通过“云影频移树色重”的描绘,表达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生命的短暂。
尾联“谁道下方城市近,身闲随地有仙踪。”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虽然身处繁华的城市之中,但只要心境宁静,就能找到像仙境一般的生活。这里的“仙踪”象征着诗人追求的高尚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吴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以山水为画,以风云为墨,将自然的美融入诗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吴山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