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梦还乡,青山苔磴曲。
缘云陟香炉,萝衣溅寒瀑。
落日叫鼪鼯,遥天飞属玉。
前峰半临湖,老骥渴奔谷。
后崦互绵联,群龙争拱伏。
敷敷风外花,薿薿涧中木。
跻险觉伤神,瞩遐况清目。
咫尺接三山,溟波才一掬。
仙人隔微茫,下士空局躅。
石洞綍阴厓,琳宫亘华屋。
禹穴不可探,金书藏剩馥。
流传失其真,遗音竟谁续。
岩阿得禅栖,见客喜能肃。
名缁嗜烟霞,肺腑在林麓。
雨卧杖生鳞,烟吹铛折足。
清钟咽朝霜,忽觉恨鸣速。
惊起窗欲明,寤言黍方熟。
偶披群公诗,如叶大人卜。
咏之昼忘疲,字字恒三复。
搜枯和斯章,祗搅十年读。
昨夜梦还乡,青山苔磴曲。
缘云陟香炉,萝衣溅寒瀑。
落日叫鼪鼯,遥天飞属玉。
前峰半临湖,老骥渴奔谷。
后崦互绵联,群龙争拱伏。
敷敷风外花,薿薿涧中木。
跻险觉伤神,瞩遐况清目。
咫尺接三山,溟波才一掬。
仙人隔微茫,下士空局躅。
石洞綍阴厓,琳宫亘华屋。
禹穴不可探,金书藏剩馥。
流传失其真,遗音竟谁续。
岩阿得禅栖,见客喜能肃。
名缁嗜烟霞,肺腑在林麓。
雨卧杖生鳞,烟吹铛折足。
清钟咽朝霜,忽觉恨鸣速。
惊起窗欲明,寤言黍方熟。
偶披群公诗,如叶大人卜。
咏之昼忘疲,字字恒三复。
搜枯和斯章,祗搅十年读。
注释:
昨夜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眼前是青山上曲折的山路。
沿着云雾我登上了香炉峰,穿着用萝叶制成的衣服,被寒气打湿了我的衣服。
夕阳时我听见鼪(一种野兽)的叫声,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彩。
前面山峰的一半靠近湖泊,像一匹口渴的老马在跑动。
后面的山坞互相接连,像一群龙争相向高处拱伏。
开满鲜花的地方就像一片云外的风景,涧边长满了树木。
登高感到伤神,远看风景使人心情舒畅。
近处可以看见三座山,但它们只是水面上的倒影。
仙人被云雾阻隔而看不见,下界的人只能在远处观望。
石洞深藏在崖壁上,宫殿楼阁一直延伸到华丽的房屋里。
大禹的洞穴不能去探索,但金书上仍保留着剩余的香气。
这些传说已经失传了很久,只有一些声音仍然回荡在人们的耳边。
岩壁上的佛像很安静地坐着,见到客人很高兴,显得十分庄重严肃。
那些出家为僧的人喜欢烟雾和云霞,他们的心志全在山林之中。
雨天我靠在岩石上休息,拄杖的一端断了,掉在水潭里。
清冷的钟声响起像是早晨的霜雪,忽然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我从梦中惊醒看到天要亮了,醒来后想起去年收成的庄稼已经成熟了。
偶然翻看了一些大臣们写的诗,好像得到了一个“叶大人”的预言。
读了这首诗后整天都忘记了疲劳,每读到一个字都会反复诵读三遍。
搜集这些零散的文字编成诗歌,只搅扰了十年的读书生活。赏析:这是一首七绝,写于作者晚年。此诗描绘了诗人登山途中所见景物与所感之情,以及他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和感慨。首联写梦归故乡,山径曲通;颔联写登临香炉峰,穿萝衣涉寒瀑;颈联写望见晚霞中的山景,听不见鸟鸣声,只见天飞玉;末联写前山后山,都是高峰连绵,郁郁葱葱的山色,令人陶醉。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