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春尚七日,春鸠已和鸣。
而我窘吏事,闻之怡吾情。
岭表迂书生,通籍事圣明。
已逾二十载,无补虚时名。
真有如鸠拙,何能卜阴晴。
顾吾方默坐,汝何为巧声。
先春非汝智,诲我宜丁宁。
我们将这首诗分为四句来逐行分析。
- 南吏部署冬季试椽闻鸠
- 南吏:指的是在南方任职的官吏。
- 部署:指筹划或安排。
- 冬季:表示时间是冬天,通常指农历十二月或次年的一月。
- 试椽:古代的一种考试,用来选拔文官。
- 闻鸠:听到布谷鸟的叫声。
- 距春尚七日,春鸠已和鸣。
- 距春尚七日:距离春天还有七天。
- 春鸠:指布谷鸟,也称为“布谷”。
- 和鸣:和谐地鸣叫。
- 而我窘吏事,闻之怡吾情。
- 窘吏事:因为公务繁忙而感到困扰。
- 怡吾情:使我感到愉快或放松。
- 岭表迂书生,通籍事圣明。
- 岭表:指南方。
- 迂书生:指长期居住在岭南的学者。
- 通籍事圣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为圣明时代效力。
- 已逾二十载,无补虚时名。
- 逾二十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 虚时名:空有名声而无实质成就。
- 真有如鸠拙,何能卜阴晴。
- 如鸠拙:比喻自己能力不足,笨拙。
- 卜阴晴:预测天气的变化。
- 顾吾方默坐,汝何为巧声。
- 顾吾:回顾我的情况。
- 巧声:巧妙的声音。
- 先春非汝智,诲我宜丁宁。
- 先春非汝智:不是你们的智慧所致。
- 诲我宜丁宁:教导我时要谨慎小心。
下面是诗句的译文:
南边的官吏们正在计划冬季的考试,这时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距离春天还有七天,布谷鸟已经开始和谐地鸣叫。然而,我却因为公务忙碌而感到困扰,听到这个消息让我的心情变得愉悦。我在岭南居住,成为了一名通籍的书生,为了圣明的时代而努力工作。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我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成就。我就像那只笨拙的布谷鸟一样,无法预测天气的变化。回顾我的情况,你们为何要巧妙地发出声音?先开始的是春天,并不是你们的智慧所致。教导我时,应该更加谨慎小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公务生活的无奈与辛酸。诗人用布谷鸟的叫声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在忙碌中听到消息时的愉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发现他已经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失去了许多机会,甚至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成就。这种无奈和感慨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诗中的布谷鸟形象,既是一种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反映。它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和动力。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谨慎,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