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入祵邦,累然解衣行。
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玉笙。
岂不易性素,所重在全生。
栖栖非余志,皦皦非余情。
所愧先机者,飘然反柴荆。
被褐怀珠玉,何人知姓名。
【注释】
祵邦:地名,在今山东。累然解衣行:形容大禹治理洪水的辛勤劳动,比喻为人民造福,不顾个人得失。墨子: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主张“兼爱”和“非攻”。荆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锦衣吹玉笙:形容墨子身着锦绣衣服,手持玉笙,意指其生活奢侈豪华。易性素:改变本性,保持朴素。全生:保全性命。栖栖:忙碌的样子。余志:我的志向。皦皦:明亮的样子。先机者:有先见之明的人。柴荆:柴门。被褐:穿着粗麻布衣。怀珠玉:胸怀珍宝。何人知姓名:有谁认识我是谁?
【赏析】
此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人以禹、墨二人自况,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不慕荣华富贵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忧虑。
首联写大禹治水的劳绩与艰辛。大禹为了解除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而辛勤劳作,不畏艰难险阻,终于使洪水平息,人民安居乐业。诗人以此作为自己的楷模,表达了自己为国为民而努力工作的决心。
颔联写墨子的风采与志趣。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无谓的战争与纷争。他生活简朴,衣着华丽,却毫不在意。他手持玉笙,意气风发,充满自信。这些形象地展示了墨子的高尚品质和远大志向。
颈联写诗人的处世哲学。诗人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而不是物质财富的追求。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而不是外在的荣华富贵。这种追求体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观念。
尾联写诗人对名利的看法。诗人认为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应该像墨子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心怀珍宝却不为人所知。这既是一种对名利的超脱,也是一种对自己价值的认可。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