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筵启秋雨,顿尔净馀熇。
阶前渠溜走,灯下檐花落。
萧萧赞归怀,潺潺乱欢谑。
来同衔枚阵,响失巡更柝。
积阴已连朝,浮润先徵昨。
尘消目俱清,风生窗尽廓。
卑栖鸡自鸣,饿勒马方嚼。
滴成旅况愁,罚遗吟笔阁。
一笑纪新诗,趋朝明又各。
【注释】
1.都下夜集:指京城中晚上的聚会。高筵:指宴会丰盛。启秋雨:开始下雨。
2.顿尔:立刻。净馀熇:形容雨后空气清新,尘埃落定。
3.阶前:台阶前。渠溜走:水顺着地面流淌。
4.灯下:指室内。檐花落:檐下的花瓣随风飘落。
5.萧萧赞归怀:形容人对回家的喜悦心情。赞:赞赏。
6.潺潺:水流声,比喻欢声笑语。乱欢谑:混乱地开玩笑。
7.来同衔枚阵:参加宴会的人像行军一样列队行进。衔枚:用嘴含着兵器,以防发声。
8.响失巡更柝:巡逻的更夫听到声响而停下。
9.积阴:连绵不断的阴云。已连朝:已经连续几天了。
10.浮润:指天气湿润。徵昨:预示明天。
11.尘消目俱清:尘埃消散,眼睛感到一新。
12.风生窗尽廓:风吹到窗户外去。尽廓:全部、整个。
13.卑栖鸡自鸣:低矮处休息的鸡自己打鸣。
14.饿勒马方嚼:饿得发慌的马正在吃草。勒:通“饿”,指饥肠辘辘。
15.滴成旅况愁:雨水点滴,使人感到旅途的忧愁。
16.罚遗吟笔阁:被罚的诗稿收藏在书架上。罚遗:处罚留下的诗稿。
17.趋朝明又各:早上去朝廷,各自忙碌。明:早上,天刚亮的时候。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退居家乡时写的一首七律。诗中描写了一个深秋的黄昏,诗人与友人在京城里举行了一场宴会,当宴会进行到最后,雨突然下了下来,大家纷纷离开会场,各自回宅,诗人回到家中,看见窗外一片萧瑟景象,便写下这首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幽美,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