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哉奇复奇,聚此照眼碧。
玲珑千百窍,突兀八九尺。
中居独尊严,傍拥互扶掖。
猊雄怒张吻,马瘦高见脊。
枯藤络岩生,老桧钻崖坼。
网湖水献宝,斧山云失宅。
飞来鹫峰峨,推开剑门剨。
狎观常解带,肃拜或呼帻。
势掩肺腑层,形标拳臂只。
浪淘犹见纹,虎爪仍存迹。
朝惟讲僧坐,夜乏将军射。
三槎非可参,一拳兹乃积。
风雷蓄深杳,花草栽狼籍。
磨堪镜功名,眠可携被席。
曲折画手知,巧妙诗家得。
陟磴披翠篁,临池扣金鲫。
林泉钓初心,渔樵盟旧癖。
空支九节杖,莫纵千仞屐。
窗窥虽眇小,意赏同弘硕。
幸忝司郡人,宁愁窃中夕。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石假山,通过对其形态、结构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对比来表达诗人对这座山的情感。

何哉奇复奇,聚此照眼碧。
这是形容石假山的独特之处,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

玲珑千百窍,突兀八九尺。
这里描述了石假山的孔洞很多,而且有些孔洞很高大,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

中居独尊严,傍拥互扶掖。
石假山的中心部分显得特别高耸,周围有其他石峰环绕着它,形成了一种互相支撑的感觉。

猊雄怒张吻,马瘦高见脊。
这里使用了“猊”和“马”的意象来形容石假山的形状。狮子的嘴张开,像是在怒吼;而马的脊背则显得瘦弱,这些形象都让人联想到石假山的高耸和雄伟。

枯藤络岩生,老桧钻崖坼。
这里的“枯萎的藤蔓”和“老松树”都是描写石头假山生长出来的植物,它们依附在石头上,给石头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网湖水献宝,斧山云失宅。
“网湖”和“斧山”都是形容石头假山的形状。网湖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石假山之中,而斧山则像是被一把斧头劈开,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飞来鹫峰峨,推开剑门剨。
这里的“飞来的鹫峰”和“推开的剑门”都是比喻石假山的形状。鹫峰高耸入云,仿佛是从天而降;而剑门则宛如一道屏障,将石假山紧紧包围。

狎观常解带,肃拜或呼褝。
“狎观”、“常解带”和“肃拜”、“或呼褝”都是描写石假山给人的感觉。人们常常带着轻松的心情去观赏它,有时甚至会解开腰带以示敬意;而石假山则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势掩肺腑层,形标拳臂只。
这句话是对石假山整体形态的描绘。它的巨大身躯似乎遮住了自己的内脏,而其轮廓则如同拳头般有力。

浪淘犹见纹,虎爪仍存迹。
这里用“浪淘”和“虎爪”两个词来形容石假山的纹理和痕迹。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水流冲刷,但石假山的纹理和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朝惟讲僧坐,夜乏将军射。
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石假山的需求和依赖。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愿意在这里安静地坐着或是欣赏美景,享受石假山带来的宁静和舒适。

三槎非可参,一拳兹乃积。
“三槎”和“一拳”都是形容石假山的体积。这里的“参”意为比较、衡量,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假山的体积之大是无可比拟的。而“兹”则是“这”的意思。

风雷蓄深杳,花草栽狼籍。
这句话描绘了石假山周围的景象。风和雷声在这里汇聚,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气息;而花草则在这里生长得杂乱无章。

磨堪镜功名,眠可携被席。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于石假山的珍视之情。人们认为石假山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境界;同时它也可以用来休息时携带被子和席子。

曲折画手知,巧妙诗家得。
这里的“曲折画手”和“巧妙诗家”都是形容善于观察和创作的人们。他们能够从石假山的各种形态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创作出优美的诗歌和画作。

陟磴披翠篁,临池叩金鲫。
攀登石阶时,可以看到翠绿的竹林;而靠近水池时,则可以听到清脆的水声。这里的竹子和鱼象征着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林泉钓初心,渔樵盟旧癖。
在山林中垂钓的人带着纯真的心,而渔夫和樵夫们则有着传统的爱好。这里的“初心”和“旧癖”都是指人们内心的愿望和习惯。

空支九节杖,莫纵千仞屐。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石假山的高度和陡峭程度的担忧。如果人们随意走动,很容易造成危险,因此应该小心谨慎地对待石假山。

窗窥虽眇小,意赏同弘硕。
尽管窗外景色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人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感慨。这里的“眇小”意味着微小、不显眼,而“弘硕”则表示伟大、宏伟。

幸忝司郡人,宁愁窃中夕。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认识和自己的决心。他承认自己是一个管理石假山的人,但并不会因为这种身份而感到忧虑或不安。相反,他会以一颗平静的心态去守护这片美丽的山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