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具两目,精气咸注之。
偶然神光困邪沴,虽有四体将焉为。
丹砂空青疗盲晦,异效往往闻良医。
今之皋陶少司寇,治刑求生劬以疲。
况复婴忧目为眚,邂逅拙工乖所施。
双目等河注,愁坐俯两眉。
圜扉纷纷叩苍昊,瘉我公者龙树谁。
河南张生亦超越,胸藏奇能口不伐。
小施寸七捷于神,尽扫浮云见明月。
【译文】:
人的身体有两个眼睛,精力都注在其中。
偶然神光困住邪病,虽有四肢也无能为力。
丹砂、空青可以治疗眼盲,奇妙的功效常常听到。
现在皋陶少司寇治刑求生,劳累疲惫。
何况又忧患眼睛有病,遇到拙劣的医生不合时宜。
两只眼睛好比江河注入大海,愁坐着低头两眉紧锁。
圆门纷纷叩问苍天,治好我的是龙树谁呢?
河南张生也很超凡脱俗,胸藏奇能口不言败。
小施一寸七尺见神妙,扫平浮云露出明月。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春,诗人因眼疾求医而作。诗中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张生医术的赞美之情。首联说人身有两个眼睛,精气都集中到其中。颔联写神光困住了邪病,虽四肢无力也是徒然。颈联写张生使用丹砂、空青治疗眼病,疗效奇特。末联写张生治愈了诗人的眼睛,使诗人看到了明亮的月亮。全诗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表现了对张生医术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作于大历年间作者因眼病求医之时,当时张生正在河南,因此诗人特写一诗以赠张生。诗前两句总承“眼医”二字,言人之目本具二,而精气皆注于目之中;后两句则从眼之功能落笔,谓其能为人体驱除邪气,使人体得以正常生活。三四句承上启下,由眼的功能转而赞张之医术。“丹砂”、“空青”都是药物名,这里借指张生的药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即使有了这样的良方,也不能不劳而功半,因为张生为人正直,不肯轻易夸耀自己的医术。五六句进一步描绘了张生的神奇技艺。“河”,这里指代眼,喻眼睛。“四体将焉为”,意思是说,即使双目失明,四肢还能活动。七八句写眼病痊愈后的感觉。“河注”即河水东流,这里比喻眼中之水已流入河中。“愁坐”意为忧愁地坐在那里,“俯两眉”即低头俯视自己的双眼,意思是说,由于眼睛好了,才感到忧愁地低头俯视自己的双眼。这两句与前面的“神光困邪沴”照应,突出了张生医术的高超。九句至十一句进一步赞扬张生。“圜扉”,“圜门”指宫门,“叩苍昊”意为敲门问天。“皋陶”、“少司寇”都是古代的官职名,分别代表司法官和掌理刑狱的长官,“龙树”指张生,“求生”意为要求生存。“龙树谁”即“谁能求得龙树”,意思是说,只有张生才能求得龙树。这两句意思是说,皋陶、少司寇治刑以求生存,劳累疲惫;而张生却是忧患眼病,求医无效,终于遇到了张生这位良医。十二句再写眼病痊愈后的感受。“双眸”即双眼,“河注”仍喻眼中之水。“愁坐”与“俯两眉”照应,意思是说愁苦地坐着低头俯视自己的双眼。“圆扉纷”指圆门重重,“叩苍昊”意为敲门问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圆门重重地叩问苍天,希望张生医治好自己的眼病。“龙树”指张生,“公者”即“你”。“求愈”意为求得痊愈。这两句意思是说河南的张生医术高超,胸中藏有奇能,口不虚夸。十三十四两句继续赞扬张生。“寸七”即一寸七分,这是形容用药量很少。“捷于神”意为比神仙还快,意思是说,用药量很少却能使病情迅速好转,比神仙还要快捷。“浮云”指疾病,“见明月”意为见到健康的太阳。这两句意思是说,用药量很少就能使疾病消散,恢复健康。十五六两句再写眼病痊愈后的感受。“双目”即双眼,“河注”仍指眼中之水。“愁坐”与“俯两眉”照应,意思是说愁苦地坐着低头俯视自己的双眼。“圆扉”与前面一样,意为圆门重重,“叩苍昊”意为敲门问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圆门重重地叩问苍天,希望张生医治好自己的眼病。“龙树”指张生,“公者”意为求得痊愈的人。这两句意思是说,河南的张生医术高超,胸中藏有奇能,口不虚夸。诗的最后两句是尾声。“小施”意为略微施展,“寸七”与前面一样是指用药量很少。“神妙”指神奇的效果很好。末句意为扫平浮云露出明月。这两句意思是说,用药量很少却能使病情迅速好转,比神仙还要快捷。扫平浮云露出明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用药量很少却能使病情迅速好转,比神仙还要快捷。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诗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来写张生治病的效果。诗中的“河”、“目”、“两眉”、“龙树”、“月”等词语都是虚拟之物,但它们所指的都是实有之物;诗中的“神光”、“四体”、“丹砂”、“空青”、“龙树”等词语都是实有之物,但它们都是虚拟之物。其次,在结构上,诗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先写眼病的严重程度,然后写张生的治疗效果,接着写张生的治疗方法,最后写眼病痊愈后的感受。这种结构安排既符合叙事的需要,又符合抒情的需要。再次,在修辞上,诗人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眼病的症状和张生的医术。如“神光困邪沴”,意思是说神光困住了邪气;“河注”喻眼中之水;“河”、“目”、“两眉”均为虚拟之物;“神妙”意为神奇的效果很好等等。这些夸张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首诗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独到之处。诗人通过歌颂张生精湛的医术,表达了他对医术的敬仰以及对良医的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即一些医生不能真正地治愈病人的疾病,只是一味地卖弄自己的医术,而真正有真本事的人却得不到重用。此外,诗人还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