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对秋月,皎若白玉盘。
光辉上下澈无际,洞然八极天地宽。
山河微茫影可识,拂云桂树常团团。
太虚无尘万籁净,玉绳璀璨金波寒。
是时秋气澄,俯仰皆奇观。
灵台湛湛俗不染,坐与月色相盘桓。
念昔少小家西陲,爱此明月同襟期。
黔南蓟北行欲老,惟有明月长相随。
月轮万古行乾坤,年年常阅秋与春。
平生双眼炯如月,阅人富贵兼贱贫。
谁其胸中如月明,烦卿一阅世上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赏析:

  1. 开轩对秋月,皎若白玉盘。
  • “开轩”:打开窗户。
  • “对秋月”:面对秋天的月亮。
  • “皎若白玉盘”:明亮如同白玉盘子。

赏析:诗人通过“开轩对秋月”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欣赏秋天明月的心情。同时,“皎若白玉盘”这一形象比喻,也突出了月亮的明亮和洁白。

  1. 光辉上下澈无际,洞然八极天地宽。
  • “光辉上下澈无际”:月光照亮了大地,没有边际。
  • “洞然八极天地宽”:宇宙广阔无边,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赏析:这里的“八极”指的是八方极远的地方,而“洞然”意味着开阔、无阻碍。诗人通过描绘月光照亮大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宇宙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1. 山河微茫影可识,拂云桂树常团团。
  • “山河微茫”:大地上的景象模糊不清。
  • “拂云桂树常团团”:桂花树在云端轻轻摇曳,形态优美。

赏析:这里的“拂云”形容桂花树的姿态轻盈而优美,仿佛在天空中轻轻摇曳。而“常团团”则强调了桂花树的稳定和持久性。

  1. 太虚无尘万籁净,玉绳璀璨金波寒。
  • “太虚”:指太空或广阔的空间。
  • “万籁”:各种声音。
  • “玉绳”:这里可能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一条线(玉衡)。
  • “璀璨”:明亮闪烁。
  • “金波”:金色的光芒。

赏析: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太空的宁静和璀璨,以及金黄色光芒的闪耀,表达了他对于宇宙之美的惊叹和向往。

  1. 是时秋气澄,俯仰皆奇观。
  • “是时”:这个时候。
  • “秋气澄”:秋天的空气清新澄澈。
  • “俯仰皆奇观”: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看,都是令人惊奇的景观。

赏析:这里的“俯仰”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而“奇观”则是指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空气和景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1. 灵台湛湛俗不染,坐与月色相盘桓。
  • “灵台”:这里可能指的是心灵或精神境界。
  • “湛湛”:清澈透明的样子。
  • “坐与月色相盘桓”:静静地坐着,享受着月光带来的美好时光。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与月亮相伴的美好时刻,表达了他对宁静和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1. 念昔少小家西陲,爱此明月同襟期。
  • “少小”:小时候。
  • “家西陲”:家乡位于西边的地区。
  • “同襟期”:与某人有相同的志向或心愿。

赏析:这里的“少小”和“家西陲”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童年时期的回忆。他提到自己曾与某人有着相同的愿景,即希望看到明月照耀下的家乡景象。

  1. 黔南蓟北行欲老,惟有明月长相随。
  • “黔南蓟北”:泛指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
  • “行欲老”:行走或旅行即将结束。
  • “惟有明月长相随”:只有明月会一直陪伴着他,不会消失或者离弃。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他感慨自己即将离开家乡,但只有明月会一直陪伴着他,不会离弃。这体现了他对家人深深的眷恋之情。

  1. 月轮万古行乾坤,年年常阅秋与春。
  • “月轮”:这里指月亮,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行乾坤”:在天地之间运行。
  • “年年”:每年都有。
  • “阅”:经历或见证。
  • “秋与春”:指秋天和春天。

赏析:诗人在这里通过描述月亮的运行和四季的更替,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他认为月亮在天地间不断地移动,而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季节变化,这一切都见证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

  1. 平生双眼炯如月,阅人富贵兼贱贫。
  • “平生”:一生。
  • “炯如月”:明亮如月亮一样。
  • “阅人富贵兼贱贫”:经历了人们的富贵和贫穷。

赏析:这里的“炯如月”形容诗人的眼睛明亮、锐利,能够洞察世间的真相。他通过观察人们的富贵和贫穷,深刻理解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公正和公平的追求,希望能够看到人们真实的模样而非表面的繁华与贫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