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朱侯写山水,一幅争投百金价。
至顺今来七十年,却在桃源看图画。
生绡八尺垂中堂,群山叠出开青苍。
前峰如屏锦霞烂,后岭岧峣插天半。
春风啼鸟浑欲闻,石磴盘盘屡回转。
双松如龙千尺强,几年偃蹇山之阳。
松根古道向何处,策马担簦去无数。
别看丹翠出层楼,云影浓遮入无路。
云遮雾滃深复深,信有隐者藏中林。
高怀远致不可即,空望微茫劳我心。
当时此景知何地,雁荡兰亭岂相似。
自是天机妙入神,位置从容见精意。
朱侯朱侯追郑老,笔势词华共妍好。
此图三绝交辉煌,千载人间视为宝。
朱泽民的诗《云山障子为萧德颢题》,是一首描绘山水画的诗。诗中通过对云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以下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朱泽民的诗《云山障子为萧德颢题》
昔闻朱侯写山水,一幅争投百金价。
至顺今来七十年,却在桃源看图画。
生绡八尺垂中堂,群山叠出开青苍。
前峰如屏锦霞烂,后岭岧峣插天半。
春风啼鸟浑欲闻,石磴盘盘屡回转。
双松如龙千尺强,几年偃蹇山之阳。
松根古道向何处,策马担簦去无数。
别看丹翠出层楼,云影浓遮入无路。
云遮雾滃深复深,信有隐者藏中林。
高怀远致不可即,空望微茫劳我心。
当时此景知何地,雁荡兰亭岂相似。
自是天机妙入神,位置从容见精意。
朱侯朱侯追郑老,笔势词华共妍好。
此图三绝交辉煌,千载人间视为宝。
译文:
昔日听闻朱泽民以山水为题材绘画,一幅画作竟能值上百金。时至今日已过去七十年,我却有幸能在桃源之地观赏这幅画卷。画中生绡八尺宽,悬挂在厅堂中央,群山重叠,展现着一片青苍之色。前峰如屏风般绮丽,后岭高耸直入云端。春风中,鸟儿鸣声仿佛能听见,石阶盘旋曲折,引人不断回旋。两株松树如同蛟龙,高约千尺,数年来依然傲然挺立于山顶。松树根部通往古道,不知通往何处。虽然可以策马行走,但前往的道路却无法计数。眼前的美景让人眼花缭乱,层层叠叠的楼阁之上云雾缭绕,使人看不到出路。云雾弥漫,深深不见底,真有隐逸之士隐藏在这山林之中。心中满怀壮志,但现实却难以实现,只能徒然叹息。这幅画中的景色究竟来自何处?与雁荡寺、兰亭这些名胜相比又如何?这真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啊!它的地位和意境从容不迫,显示出画家的匠心独运。这幅画不仅技艺卓越,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幅作品的三绝——构图、笔法、意境都极为辉煌,历经千年仍为世人所珍视。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细致入微,如群山叠起、前峰如屏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方式,将现实中的美景与历史上的名胜进行比较,突显了这幅画的独特之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幅画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现实无法达到的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