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登西掖垣,累陟仪曹署。
祗命事四朝,年华未衰暮。
任贤属方隆,引疾遄南去。
自惟止足分,非惮淹留故。
于时八月末,翩翩戒行路。
丹林乱曙霞,黄华浥秋露。
逾淮绝大江,前望东吴树。
慰情接亲交,致恭展丘墓。
具区涵洲溆,修梁亘津渡。
散策恣逍遥,扬舲从逸豫。
却思京华日,岂复简书虑。
相好三十载,履行悉平素。
云胡当乖分,欲挽不可住。
矫首云飞鸿,聊写予所慕。
【注释】
(1)西掖垣:官署名,汉时太仆寺的属官称“大厩令”,掌管马政。
(2)累陟:连续升迁。仪曹署:官署名,主管礼仪的官署。
(3)祗命:恭敬地接受使命。四朝: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共四朝。
(4)方隆:正当兴盛。任贤:指任用贤能的人才。引疾:因病请求离职。
(5)自惟:自己认为。止足:知足。分:满足。
(6)非惮淹留:《左传·僖公五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且许之矣,而何求焉?若大好,则未可以加也;虽小,则不可不辞也。”《左传》中说的“事”是天子祭祀天地、山川及诸侯的仪式和典礼,“文、武”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伯舅”是诸侯对国君的称谓,此处借指萧仲南。
(7)于时:在这个时候。八月末:阴历八月结束。翩翩:轻盈的样子。戒行路:准备上路。
(8)丹林:红色的树林。曙霞:晨光照耀下的云霞。乱:纷乱。
(9)逾淮:渡江。绝:横渡。大江:长江。东吴:古国名,位于今天的江苏南部和上海市等地,春秋时为吴国,战国后期被楚国所灭,秦代置县为吴县,汉时改吴为苏州,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附近。
(10)慰情:安慰自己的情感。接亲交:与亲友告别。
(11)具区:即“姑胥”,春秋时吴国的都城。州:水中的小洲,这里指吴江边。溆:水边。
(12)修梁:古代桥梁。亘:横贯,贯穿。津渡:渡口。恣逍遥:随意漫步。逸豫:安逸快乐。
(13)欲挽:想挽回,指挽留。
(14)相好:友好关系。三十载:三十年。履行:信守承诺。悉平素:完全一样。
(15)云胡:为什么。乖分:违背约定。乖:违背。
(16)矫首:仰起头。飞鸿:大雁,喻远行者或高洁之人。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在送别好友萧仲南归吴江之际所作。诗人从自身出发,以感慨万千的笔调,写出了他对友人的劝勉与祝福。全诗一气呵成,语言流畅自然,感情真挚感人,体现了盛唐人豪迈洒脱的性格特点。
开篇“蚤登西掖垣”一句写自己年轻时就入仕途的经历,“累陟仪曹署”两句则点明自己因政绩卓著而屡受提拔。接着诗人又写到自己任贤使能,为国尽力,因而得以年华未衰而继续任职,这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想到了自己的好友萧仲南,他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京城,诗人对此表示理解,并祝愿他早日到达目的地。
颔联两句,诗人又写到朋友的离京,但并未表现出悲伤之情,而是说:“我自认为能够知足常乐”。诗人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格外难能可贵,因此,他的这种思想也得到了人们的赞赏。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又写到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诗句都是非常感人的佳句。特别是“自惟止足分”一句,更是道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诗人又写到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他希望友人能回到故乡后好好生活,并且也希望他能继续关注着国家的大事。这种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的关怀,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广阔,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风貌。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抒情之作,对于后人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