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代多才少司马,中台六载住南都。
楩楠自昔升梁柱,瑚琏于今用瑾瑜。
天阙九重看奏最,秋风八月戒归途。
交情又属匆匆别,强对离歌写翠壶。
【注释】1. 昭代:指唐朝。2. 多才少司马: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樊南生。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长安令。因与牛僧孺有矛盾,被贬为临汀尉,又转任茶陵县令。牛僧孺死后,又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他一生仕途不顺,所以称“多才少司马”。3. 中台:指唐中书省(即门下省)和门下省。4. 楩楠:楩,一种名贵的木材;楠,一种珍贵的木材。5. 梁柱:比喻栋梁之才。6. 瑚琏:是古代的一种玉器,用来盛食物或酒浆,比喻贵重的臣子。7. 瑾瑜:美玉。8. 天阙:皇宫的正门。9. 秋风八月:指秋天的八月,此时正是朝廷举行大典的时候。10. 翠壶:指酒器。这里指饯别宴。
【赏析】这首诗是送徐良玉侍郎复职还南京兵部之作。全诗用典丰富,寓意深长,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寄托了作者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首联写诗人对友人徐良玉复职还京的祝贺和祝愿。诗人以唐中书省和门下省为喻,赞扬徐良玉才高八斗,足堪栋梁之才。颔联借用典故,赞美徐良玉如楩楠之材,能为国家出力;又如瑚琏之宝,能为国家分忧。颈联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现状。尾联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