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题南野墓,主孟复云亡。
八帙又三岁,诸孙泣满堂。
母仪乡里重,妇道族姻伤。
忍听门前树,乌啼惨夜霜。

【注释】:

曾题南野墓,主孟复云亡。

南野墓地,是陈母曾经题诗的地方。

南野,指东汉末年南阳人张衡的墓。“南野”在这里代指陈母的坟墓。

主孟复云,陈母在世时为孟氏妇,死后又被称为孟氏。

孟氏,指陈母生前的丈夫。

八帙又三岁,诸孙泣满堂。

八帙,指八帙书,即《礼记》。八帙书,是古代的一种书籍。

又三年,指陈母去世后已经三年。

诸孙,指陈母的孙子们。

泣满堂,形容陈母的孙子们非常伤心。

母仪乡里重,妇道族姻伤。

母仪,指妇女的品德操守。“母仪”在这里指的是母亲陈母。

乡里,指乡村。

重,指受到重视。

妇道,指妇女的品行。

族姻,指家族婚姻。这里指的是陈母与孟氏之间的婚姻关系。

伤,意为悲伤。

忍听门前树,乌啼惨夜霜。

忍听,忍受着听着。

门,指家门。

树,指树上的乌鸦。

乌,指乌鸦。

啼,指鸣叫。

惨夜霜,形容乌鸦叫声凄厉哀婉,如同夜晚下的秋霜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陈母挽诗中的一首,描述了陈母的一生和对她的怀念之情。全诗以陈母为主题,通过对她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诗的第一句“曾题南野墓,主孟复云亡”,描绘了陈母曾经在南野墓地题诗的情景,以及她丈夫孟氏的再次去世。这两句描绘了陈母的生活经历和遭遇,为后面的叙述奠定了基础。

诗的第二句“八帙又三岁,诸孙泣满堂”描绘了陈母已经去世三年,她的孙子们仍然悲痛欲绝的场景。这句诗表达了陈母对孙子们的关爱和关心,同时也揭示了她在世时的贤良淑德。

诗的第三句“母仪乡里重,妇道族姻伤”进一步描绘了陈母在乡里的地位和她与孟氏之间的婚姻关系。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陈母的敬仰和她在乡里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她与孟氏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纠葛。

诗的第四句“忍听门前树,乌啼惨夜霜”表达了陈母对门外乌鸦的忍受,以及她听到乌鸦的叫声后的伤感。这句诗以乌鸦的哀鸣为象征,表达了陈母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陈母的形象和事件,展现了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陈母的敬爱和思念之情,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位伟大女性的生平和事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