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阴侯,为吕亦为刘,荥阳一出仍逗遛。
荥阳下,为刘不为吕,南北两军同有主。
吕家宝玉摧为屑,臣功得比清宫列。
高庙神灵再悦康,九州未见炎精缺。
数千年事屡胶轕,饥鹰在臂随人掣。
君不见关西男子称雄杰,力扫义兵看国灭,唐亦有人诛敬业。

颍阴侯灌婴,生于秦末汉初之乱世,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以骁勇闻名于战阵之中,为刘邦军队立下赫赫战功。诗中“颖阴侯”三字,既是对灌婴封号的尊称,也象征着他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此封号源于他为刘邦效力期间的杰出表现。

诗中“荥阳下,为刘不为吕,南北两军同有主”,反映了灌婴在荥阳之战中立下的汗马功劳。此役不仅巩固了汉朝政权,还展现了灌婴的军事才能和忠诚。荥阳之战的胜利使得刘邦更加坚定地支持灌婴,进一步确认了他在汉朝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诗句中的“吕家宝玉摧为屑,臣功得比清宫列”描绘了灌婴与吕后的家族关系及其个人成就,体现了灌婴作为西汉初期重要武将的形象。他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英雄,更被赋予崇高的道德评价,成为后世颂扬的对象。

接下来是诗句“高庙神灵再悦康,九州未见炎精缺。”,这里的“高庙”指的是汉代的祭天之所。灌婴通过自己的英勇和智慧,再次赢得了神明的赞许,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他为国家稳定所做出贡献的认可。这一诗句表达了灌婴功绩卓著、深受神明庇佑的美好愿景。

诗中多次提及“君不见关西男子称雄杰,力扫义兵看国灭”,这不仅赞扬了灌婴的武功,也隐喻了他治国安邦的能力。灌婴不仅军事上功勋卓著,在政治上同样展现出卓越的才干,他的治理能力也为汉朝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灌婴一生事迹的赞颂,展示了一个忠勇善战、功勋显赫、德才兼备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维护汉朝稳定和繁荣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