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昔年逢革除,蒙蒙八表沈康衢。
陶公归来手荷锄,一辞足化骚为奴。
致身本期元凯俱,沧海漂荡无黄虞。
武陵之人有与无,柴桑幻出桃源图。
容城韫璧不肯沽,千载二士遥相呼,哀哉赤狐还黑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典午昔年逢革除,蒙蒙八表沈康衢。
    【解释】
    “典午”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魏国,这里代指魏朝。“昔年”指的是过去的时光。“逢”是遇到的意思。“革除”指的是政治改革。“蒙蒙八表”指的是广阔的天地之间。“沉”在这里有淹没、遮蔽之意。“康衢”指的是平坦的道路。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那个时代政治变革的赞美。

  2. 陶公归来手荷锄,一辞足化骚为奴。
    【解释】
    “陶公”指的是陶渊明,他以隐居田园的生活方式著称。“归来”指的是回到家乡。“手荷锄”指的是拿着农具,象征着回归自然。“一辞”指的是一次发言或行动。“足化”是指足以改变或者教化。“骚为奴”指的是使《离骚》中的屈原变得顺从。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于他的高尚人格的赞扬。

  3. 致身本期元凯俱,沧海漂荡无黄虞。
    【解释】
    “致身”指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期”指的是期望。“元凯”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臣蔡邕,他以清廉正直著称。“俱”指的是一起。“沧海”指的是大海。“飘荡”指的是漂泊不定。“无黄虞”指的是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4. 武陵之人有与无,柴桑幻出桃源图。
    【解释】
    “武陵”指的是桃花源,这是一个传说中的理想境界。“人有与无”指的是有人愿意追随,有人不愿意跟随。“柴桑”指的是柴桑村,这是陶渊明的故乡。“幻出”指的是展现出来。“桃源图”指的是桃花源的画卷。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5. 容城韫璧不肯沽,千载二士遥相呼,哀哉赤狐还黑乌。
    【解释】
    “容城”指的是容城县,这里借指诗人自己。“韫璧”指的是珍藏美玉。“不肯沽”指的是不愿意出售。“千载二士”指的是千年后的两位贤士。“遥相呼”指的是相互呼唤。“哀哉”是感叹词,表达悲伤之情。“赤狐还黑乌”指的是狐狸变回乌鸦。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贤士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时事的忧虑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