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媵为嫁女,饰椟为卖珠。
女弃珠亦投,我贱彼反须。
邹生述神怪,本与仁义俱。
王侯骇谈端,拥彗争先趋。
古道委榛莽,淫词滥笙竽。
遂令燕齐士,拭舌谈怪迂。
鲍鱼腥沙邱,巫蛊乱鼎湖。
哀哉一言失,胪传多贱儒。

【注释】

饰媵:装饰女子为陪嫁的人。

椟:小箱子。

邹生:邹衍,战国时齐国人,以神怪之言著称。

仁义俱:即“仁义”并举。

王侯:指古代的贵族和权贵们。

榛莽:草木丛杂的地方,这里比喻社会污浊。

淫词滥笙竽:淫荡的言辞充斥于笙竽之乐中,形容文风轻薄。

沙邱:地名,在今河北省。

巫蛊:古代祭祀时使用的木棍,用来驱除邪恶,引申为诅咒。

鼎湖:地名,在今陕西省。

哀哉:感叹词,表示悲叹。

胪传:列举事实加以证明。

贱儒:轻视儒家学者。

【翻译】

用美女作陪嫁的装饰品,用小箱子装珠宝出售。

被抛弃的珠宝也被人丢弃,我低贱他们反而要争先。

邹衍讲求神怪之说,原本与儒学仁义并重。

王侯听了很吃惊,都拿着扫帚争着跑在前面。

古道在榛莽之中,淫荡的言辞泛滥于笙竽之乐。

于是使燕、齐等地的士人们,擦干舌头谈论神怪迂腐之事。

鲍鱼在沙邱被烹煮,巫蛊之祸搅乱了鼎湖。

悲哀啊,一句话说错就会导致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那些只懂列举事实来证明的人是极其浅薄的。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当时的社会风气的作品。全诗分为四节,每节四句,前二句为第一层,后二句为第二层,最后两联为第三层。第一层写世人追逐名利、好尚浮华,对邹衍的神怪之说趋之若鹜;第二层揭露统治者的虚伪和腐朽;第三层则讽刺那些只会罗列事实、缺乏真知灼见的人。此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来揭示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腐朽,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