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幔初开灵武壁,豹旗日绕贺兰山。
山头遥望无烽火,淬剑磨刀黑水弯。
【注释】:
塞上杂歌:指唐玄宗时期,西北边境的边将所创作的一些边塞歌曲。总制:即节度使,古代官名,掌管军政事务,相当于后来的军区司令员。这首诗是诗人赠与一位名叫赵的总制之作。
虎幔初开灵武壁,豹旗日绕贺兰山。
“虎幔初开”句:指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朝廷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驻扎在灵武(今宁夏吴忠市),以抵御吐蕃和回纥入侵。这里说,郭子仪刚刚打开虎帐,整顿军队,就率兵收复了长安。
豹旗:一种古代军中用旗,因色彩斑斓,形似猛兽而得此名。日绕贺兰山:指郭子仪率部收复长安后,又在贺兰山上树立旗帜,以此表示自己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定决心。
山头遥望无烽火,淬剑磨刀黑水弯。
“山头遥望”句:指郭子仪平定了安禄山叛乱之后,又挥师东征,扫平了安史之乱的残余势力;同时,也收复了被吐蕃侵占的河陇地区。这里说,从远处眺望,贺兰山巍峨壮观,但再没有战火烽烟。
淬剑磨刀:指郭子仪率部东征,一路奋勇杀敌,锐不可当,所向披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军队,提高了战斗力。
黑水:指流经今宁夏、甘肃一带的黑河,又称黑水河或黑水岭。这里指贺兰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写于唐代天宝末年。当时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起兵叛乱,唐朝中央王朝陷入混乱之中。这首诗就是作者赠给一位名叫赵的总制之作。全诗通过对安史之乱中郭子仪英勇战斗的情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句“虎幔初开灵武壁”,点出郭子仪收复长安的史实。“虎幔”是指虎帐,是将军出征时所居之处。“灵武”,古郡名,治所在今宁夏吴忠。郭子仪曾在此镇守,抗击过安史叛军的进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所以,这里说“虎帐初开”,就是说郭子仪刚刚打开虎帐,整顿军队,就率兵收复了长安。
次句“豹旗日绕贺兰山”,则进一步描述了郭子仪收复长安后的雄姿。“豹旗”,是一种古代军中用的旗帜,因色彩斑斓,形似猛兽故称豹旗。“日绕”,形容其旗帜飘扬,环绕着贺兰山。“贺兰山”,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郭子仪在这里树立旗帜,表明了自己决心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第三联“山头遥望无烽火,淬剑磨刀黑水弯”是全诗的重点。它通过描绘一幅壮阔的图景来表现郭子仪收复长安后的军事实力和高昂士气。“山头遥望”,指从远处眺望贺兰山的景象。“无烽火”,说明郭子仪率部东征之后,再也没有发生战争的硝烟。“淬剑磨刀”,比喻郭子仪的军队练兵备战,随时准备迎战敌人。“黑水弯”,指流经宁夏、甘肃一带的黑河。这里的“黑水”实际上指的是贺兰山下的黄河。
最后一句“淬剑磨刀黑水弯”,照应开头“虎幔初开灵武壁”,既写出了郭子仪收复长安的辉煌战绩,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