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和云暝,松阴间竹疏。
隔岩啼鸟处,疑是子云居。

【注释】1. 暝:天黑。2. 松阴间竹疏:指松树和竹子掩映的山中小路。3. 隔岩啼鸟处,疑是子云居:相传西汉辞赋家扬雄在成都郫县玉局观居住时,常有鸾鹤鸣集其旁。此诗写诗人望见隔岸山上有树林,怀疑是扬雄的住宅,因扬雄曾隐居成都玉局观。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诗题“题扇”,当是诗人自己写的,因为一般文人作诗多用真迹题画,以显风雅。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元代,当时作者生活在四川一带。

全诗三句,第一句写远景,第二句写近景,第三句则点出题画之意。首句“山色和云暝”(天色暗得与云相齐)描绘出一幅幽静神秘的山林图;第二句“松阴间竹疏”(松林间竹丛稀疏),写出了山中的一条小路,也画出了山中的景色;第三句“隔岩啼鸟处,疑是子云居”写远望中看见山崖上有树木掩映的地方,似乎就是扬雄的住宅。从字面上讲,此诗句意不明了,但仔细一想,便明白是把扬雄比作“子云”。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曾隐居成都玉局观达20年之久。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说:隔着山崖上的树林,可以隐约听见山鸟的叫声,不禁让人怀疑那是扬雄所居之处。

从艺术手法上看,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不加雕饰,却能传神。诗中所写的景物都是平常可见、易于引起人们联想的事物。如“山色”、“云”、“松阴”、“竹疏”、“隔岩”、“啼鸟”等,都是很普通的词语,但在作者笔下却都显得新奇有趣。尤其是那“啼鸟处”一句,将鸟儿的声音拟人化,更富有情趣。

诗的语言清新朴素,意境优美宁静。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