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寻无着,探奇到善卷。
高名自尧世,古刹创唐年。
柱有雷文在,亭因偃柏传。
攀萝循磴仄,转径选幽偏。
玉室疑留藏,金堂似昔缘。
有山皆露骨,无地不飞泉。
燎火深逾耿,悬崖滴欲穿。
洞中垂玉乳,地底插青莲。
䆗窱还藏壑,崆峒忽有天。
会当餐石髓,莫漫学嵇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描绘了善卷寺的优美景色和历史背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问 道 寻 无 着 探 奇 到 善 卷(注释):询问道法,追寻没有结果。探索奇特的地方,来到了善卷寺。
高 名 自 尧 世 古 刹 创 唐 年 柱 有 雷 文 在 亭 因 偃 柏 传(注释):高名声源于尧帝时期,古老的寺庙创建于唐朝。柱子上雕刻着雷文,亭子是因为弯曲的柏树而得名。
攀 萝 循 磴 仄 转 径 选 幽 偏 玉室疑留藏 金堂似昔缘(注释):攀爬藤萝,沿着石阶曲折前行,选择了一条幽静的小路。玉室似乎隐藏着什么,金堂好像与过去有关。
有 山 皆 露 骨 无 地不 飞 泉(注释):山上都是露骨的岩石,没有地方不有飞流的泉水。
燎 火 深逾耿 悬崖滴欲穿 洞中垂玉乳 地底插青莲(注释):点燃的火把深入得更加明显,悬崖上的水滴即将穿透。洞中有像玉一样的乳汁,地下插入了蓝色的莲花。
䆗窱还藏壑 崆峒忽有天(注释):山谷中藏着沟壑,突然之间有天空出现。
会当餐石髓 莫漫学嵇仙(注释):总有一天要吃石髓,别胡乱地模仿嵇康。
这首诗描述了善卷寺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其优美的自然景观。诗中通过描绘善卷寺的环境和建筑,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