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爽高秋天地清,方诸应候百川平。
寒摇梦泽流云影,冷浸潇湘夜月明。
一色混涵连碧落,三山浩渺接蓬瀛。
那堪极目蒹葭外,忽漫怀人感自生。

这首诗是一首咏景诗,作者通过秋水这一景象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秋水:
秋天的水清澈透明,如同镜子般地倒映着天空和大地。

译文:
秋风清爽高爽的天空下,大地显得格外清朗。
方诸应当在此时候中,百川都流淌得十分平静。
寒风吹动,梦泽上空流云的影子也随着摇曳。
冷月洒在潇湘江面上,夜幕下的江水也显得分外明亮。
一片碧色与天相接,三座山峰浩渺而神秘,仿佛与蓬瀛相连接。
然而我站在蒹葭之外,看着无边无际的水面,不禁感到惆怅。
心中突然涌上对友人的思念,那种感情让我无法自已地感慨起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水景的画面,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将秋水的清澈、宁静与友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首句“气爽高秋天地清”,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秋天的天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种清新不仅来自于自然,更源于内心的感受。诗人在面对这美丽的景色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次句“方诸应候百川平”,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远方,看到了方诸这个地名。这里,“应候”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和规律,尊重并顺应自然的变化。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这种感受让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寒摇梦泽流云影,冷浸潇湘夜月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秋天的夜晚展现得淋漓尽致。“寒摇”和“冷浸”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夜风和月光给景物带来的变化,使它们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同时,这些景物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两句,“一色混涵连碧落,三山浩渺接蓬瀛”,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三座山峰和蓬瀛描绘得更加神秘和壮观。这里的“连碧落”指的是天空,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而“浩渺接蓬瀛”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份情感,并给予回应。

结尾部分,“那堪极目蒹葭外,忽漫怀人感自生”,诗人用一句简短而深沉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站在蒹葭之上,眺望着遥远的天际线,心中不禁涌起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它成为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呼唤,让他无法自拔。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美景与诗人的思友情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景,更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