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径树边入,亭偏池水涯。
即能通竹屋,兼亦占鸥沙。
晚色湖生月,秋香荇作花。
柴扉夜分火,只与钓鱼槎。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微径树边入:微径,狭窄小路。树边,靠近树木的地方。
  • 亭偏池水涯:亭,即水亭。偏,倾斜。水亭在水边,所以是“偏”。
  • 即能通竹屋:即,就。能够通往竹制的小房子。
  • 兼亦占鸥沙:兼,也。占,占据。鸥鸟常栖息在沙滩上,所以诗人认为水亭占据了鸥鸟的栖息地。
  • 晚色湖生月:晚色,傍晚的景色。湖,指池塘。生,升起。月亮从湖面升起,所以是“生”。
  • 秋香荇作花:秋香,秋天的香味。荇,一种水生植物。作花,开花。秋天的荇开出的花,所以是“作花”。
  • 柴扉夜分火:柴扉,用柴草编成的门。分,分开。柴门晚上被打开,用来烧火取暖,所以是“分火”。
  • 只与钓鱼槎:只,只有。钓鱼槎,用竹子做的钓鱼工具。只与钓鱼槎一起使用,所以是“只与”。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水亭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将水亭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
    首句“微径树边入”写诗人沿着微径进入水亭,这里的微径是指一条狭窄曲折的道路,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坎坷。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两句“亭偏池水涯”和“即能通竹屋”,描绘了水亭所处的位置和它的功能。水亭位于池塘的一边,可以俯瞰整个池塘;而它又是一个竹制的小房子,供人休憩或欣赏风景。这两句话既展示了水亭的地理位置,又展现了它的实用价值。
    接下来的两句“兼亦占鸥沙”和“晚色湖生月”,则描写了水亭周围的环境。这里,诗人将水亭比喻为一只小舟,占据了鸥鸟的栖息地;而傍晚时分,湖面上升起的月亮,又给水亭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丽。这两句话既表现了水亭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柴扉夜分火”和“只与钓鱼槎”,则描述了夜晚的情景。柴门被打开,用来烧火取暖;而诗人却选择与钓鱼槎为伴,享受那份宁静和孤独。这两句话既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又展示了水亭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水亭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平淡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