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可栽竹,墙下可树桑。
更祈广阡陌,稼苗无害伤。
治生丧乱后,真如反屠羊。
富贵非所愿,淳风仰羲皇。
这首诗是樊文渊的一首四首诗中的第三首,以下是逐句释义:
次韵樊文渊郎中四首 其三
堂前可栽竹,墙下可树桑。
更祈广阡陌,稼苗无害伤。
治生丧乱后,真如反屠羊。
富贵非所愿,淳风仰羲皇。
译文:
堂前可以种竹子,墙下可以种桑树。
更希望有宽广的土地,庄稼不会受到伤害。
治理生事,经历战乱之后,就像反刍的牛一样。
富贵并非我所愿意,我只仰慕古代的风俗。
注释:
堂前 - 在厅堂前面种植竹子。
墙下 - 在墙下种植桑树。
更祈 - 更希望。
广阡陌 - 宽广的土地。
稼苗无害伤 - 庄稼不会受到伤害。
治生 - 治理生活。
丧乱 - 经历战乱。
反刍 - 反刍的牛,指牛经过反刍,食物被充分消化吸收。
致富 - 追求富贵。
淳风 - 淳朴的风俗。
羲皇 - 传说中的伏羲氏,古代帝王之一,以仁义著称。
赏析:
这首诗是樊文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战争和动荡时代的感慨。他用“堂前可栽竹,墙下可树桑”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景象,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珍惜和平时期的生活,不要过分追求财富和地位。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他认为富贵并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而是要追求一种更加淳朴、和谐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