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哭未已,西家复悲啼。
出门问何故,役夫行别妻。
少壮既从役,谁当荷锄犁。
归来掩空室,念此常栖栖。
注释:
东家:东家的人家。未已:没有停止。
西家:西边的人家。复悲啼:又开始哭泣。
役夫:服役的男子。行别妻:在路上别离妻子。
少壮:年轻时。既从役:已经服役。谁当荷锄犁?谁将扛起锄头犁耙?
归来:回到家中。掩空室:关闭空荡荡的屋子。念此:想着这件事。常栖栖:总是感到孤独。
赏析:
这是首反映人民痛苦生活的诗,表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东家哭未已,西家复悲啼。”这两句写邻家两家都有人在哭泣。东家的人哭声不止,西家的人也悲伤地哭泣起来。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揭示了农民的痛苦生活。
“出门问何故,役夫行别妻。”这两句写出门去探问为什么哭泣的原因,原来是服役的男子要离开妻子而去服役。这两句进一步揭露了人民的悲剧命运。
“少壮既从役,谁当荷锄犁。”这两句写年轻人从小就被迫去服兵役,谁又肯承担耕种土地的重任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不公的现象。
“归来掩空室,念此常栖栖。”这两句写回到家中关上空荡荡的屋子,思念这些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而心绪不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忧虑和不安心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痛苦生活,通过具体的场景刻画出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之情。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