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夫妇无丁男,止有两女冬犹衫。
客来又议鬻其一,父母不忍听儿谈。
长云弟幼我应去,幼谓我去兄当住。
心知父母非不慈,不然租税从何措。
两儿去住争未决,父母狐疑客催别。
大儿行泣小儿随,道旁观者皆呜咽。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①“东家夫妇”:是说卖女儿的人家夫妻二人,“止有两女冬犹衫”:止是只,只有两个女儿,她们冬天还穿着单薄的衣服。这是说卖儿养女,家境贫困。“客来又议鬻其一”,客人来的时候,又要讨论卖掉一个女儿。这是说生活困难,卖儿女换钱。“父母不忍听儿谈”:父母不忍心听女儿谈话。这是说卖女儿的无奈和悲哀。“长云弟幼我应去,幼谓我去兄当住”:年长的孩子认为弟弟应该去,弟弟则认为我去哥哥应当留下来。这两句写两个孩子的对话,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与父母的无奈。“心知父母非不慈,不然租税从何措。”:心中知道父母并不是不慈爱,否则,租税从哪里出呢?这是说卖儿女给富人做儿子,可以免除赋税。
②“两儿去住争未决,父母狐疑客催别”。“大儿行泣小儿随,道旁观者皆呜咽”。这是说两个男孩要离开时,争执没有决定下来,父母疑惑不定,客人催促着让他们分别上路。这是说孩子在父母犹豫中离去。“道旁观者皆呜咽”,这是说路人都流泪哭泣,这是说卖儿养女引起社会的同情。
③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一对夫妇因为家里穷困,无法养活子女,不得已将最小的女儿卖给了一个富贵人做儿子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诗人反映了贫苦人民的生活困境和悲惨遭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关心。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生动,富有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答案】
诗句译文注释赏析
(1)
东家夫妇无丁男,止有两女冬犹衫。
译文:东家的夫妇没有男丁,只有两个女儿,即使到了冬天也穿着单薄的衣服。
注释:东家,指卖女儿的人。无丁男,没有男丁,即没有儿子。无,没有。止,只是。有两女、冬犹衫,有两个女儿,即使是冬天也穿着单薄的衣服。
赏析:此句点明主人公一家的贫困情况。东家夫妇,指卖女儿的人。
(2)
客来又议鬻其一,父母不忍听儿谈。
译文:客人来了以后又商量要把其中一个女儿卖了,父母舍不得让女儿谈话。
注释:鬻,同“售”,卖。
赏析:此句表明主人公一家的贫困状况。父母不忍心听女儿谈这些事。
(3)
长云弟幼我应去,幼谓我去兄当住。
译文:弟弟认为我应该去,哥哥应当留下来。
注释:长云,指兄长。幼谓,你的意思。我应去,表示弟弟的意思。兄当住,表示哥哥的意思。
赏析:此句表明主人公兄弟之间因贫穷而产生误会和矛盾,弟弟认为哥哥会留下来照顾自己,但哥哥却认为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去,自己应该留在这里照顾妻子和孩子。
(4)
心知父母非不慈,不然租税从何措。
译文:心中知道父母并不是不慈爱,否则,租税从哪里出呢?
注释:知,了解,知道。从何措,如何支付。
赏析:此句表明主人公一家的贫困状况。父母虽然知道卖女儿给孩子是残忍的事,但他们也知道如果不卖,就没有办法支付租税。
(5)
两儿去住争未决,父母狐疑客催别。
译文:两个孩子要离开时争辩没有决定下来,父母疑惑不定,客人催促着让他们分别上路。
注释:去,离开。住,留下。争,争论。狐疑,怀疑。催,催促。
赏析:此句表明主人公家庭的矛盾冲突。两个孩子要离开时争辩没有决定下来。父母疑惑不定,客人催促着让他们分别上路。
(6)
大儿行泣小儿随,道旁观者皆呜咽。
译文:大的男孩子在路上哭着,小的孩子跟着他走,路上的旁观者都流泪哭泣。
注释:行泣,在路上哭。随,跟随。道,路。旁观者,路上的行人。皆呜咽,都流泪哭泣。
赏析:此句表明主人公家庭的悲剧命运。两个男孩要离开时争辩没有决定下来,父母疑惑不定,客人催促着让他们分别上路。大的男孩子在路上哭着,小的孩子跟着他走,路上的旁观者都流泪哭泣。
(7)
大儿行泣小儿随,道旁观者皆呜咽。
译文:大的男孩子在路上哭着,小的孩子也跟着他走,路上的旁观者都流泪哭泣。
注释:行泣,在路上哭。随,跟随。道,路。旁观者,路上的行人。皆呜咽,都流泪哭泣。
赏析:此句描绘了主人公家两个男孩离别时的情景。大的男孩子在路上哭着。小的孩子跟着他走。路上的旁观者都流泪哭泣。
(8)
两儿去住争未决,父母狐疑客催别。
译文:两个男孩要离开时争辩没有决定下来,父母疑惑不定,客人催促着让他们分别上路。
注释:去住,离开或留下。争,争论。父狐疑,父母疑惑不定。客催,催促客人。别者,分别的意思。
赏析:此句描绘了主人公家庭的矛盾冲突。两个男孩要离开时争辩没有决定下来。父母疑惑不定,客人催促着让他们分别上路。
(9)
大儿行泣小儿随,道旁观者皆呜咽。
译文:大的男孩子在路上哭着,小的孩子跟着他走,路上的旁观者都流泪哭泣。
注释:行泣,在路上哭。随,跟随。道,路。旁观者,路上的行人。皆呜咽,都流泪哭泣。
赏析:此句描绘了主人公家庭悲剧命运的两个男孩离别时的情景。大的男孩子在路上哭着。小的孩子也跟着他走。路上的旁观者都流泪哭泣。
【参考译文】
卖女儿的人家夫妻二人,只有两个女儿冬天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客人来了又商量把她的一个女儿卖掉。父母舍不得听女儿说话。长云的弟弟年纪小一些,认为哥哥应该留下来。父母不知道他们不是不慈爱,否则怎么能想出把租税怎么办出来的办法。两个儿子要走的时候争辩没有决定下来,父母疑惑不定,客人催促他们分别上路。大的男孩子在路上哭着,小的孩子也跟随着他走。路上的旁观者都流泪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