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西郊有草堂,苍苔满径石田荒。
灯前夜寂妻儿语,场下秋晴老弱忙。
细纺木绵登市价,先砻䆉稏纳官仓。
开门不见徵租吏,便是田家一小康。
【注释】
“草堂”:指诗人在成都西郊所建的简陋草庐,又称“浣花溪居”。
“苍苔”:青绿色的苔藓。
“石田荒”:指诗人在石田荒废。
“灯前”:指诗人家。
“场下”:指田间的集市。
“细纺”:即纺织,织布。
“木绵”:即棉花,古代称棉为木绵。
“先砻”:指先将粮食磨成面,再蒸煮。
“䆉稏”:即稏,一种粗粮,也称为糙米。
“征租吏”:官府派来的征收租税的人员。
“便”:就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成都西郊的一座草庐里过夜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安贫乐道思想。
前四句写夜深人静之时,妻儿在灯下谈说家常,老弱在秋日晴空中辛勤劳作,作者在门前迎接来收租税的官员,过着小康的生活。后四句写作者白天在自家的田头劳动,用木绵、稏等农产品交换到钱,然后买米和油盐,晚上则与家人一起吃饭,生活过得非常美满。最后两句是点题之笔,以“便是”二字将前文所写的生活状态总结起来。全诗语言朴实,意境平淡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封建社会重赋役政策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