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凤山路,松楸暗佳城。
为问葬者谁,蔡氏有先茔。
西风吹宰木,昼夜号秋声。
奈何亲久没,悠悠隔平生。
儒冠饱君禄,生养不得迎。
因悲树欲静,策策风靡宁。
感之怀抱恶,有泪如河倾。
惟馀寒食饭,少慰泉下情。

【赏析】

蔡氏,指蔡襄。蔡襄(1012-1068),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字君谟,仙游县人。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曾历任知州、枢密副使、尚书左仆射等职,封会稽郡开国侯,卒谥忠惠。著有《东轩录》。

此诗首联点题,二联写坟地,三联写葬者,末联抒发悼亡之情。全诗以“问”字贯穿,一问一答,情韵悠长。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情感真挚自然,意境深远幽美。

【注释】

风木:见孟郊《归去来兮辞》:“悲不自胜兮,泣沾襟。”又《送李评事赴任》:“我行决大风,彼为摧木声。”卷,这里用作动词,意为被风吹动。蔡教谕:指蔡襄。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因在政坛上与王安石有过矛盾,故名“拗相公”。他曾任福州知府、龙图阁直学士等,后被贬到潮州。蔡襄一生为官清廉,为政勤勉,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书、画均有成就,尤善书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凤山:即凤凰山,位于今福建莆田市北。

松楸:松树和楸树,均作棺材的木材。这里泛指棺材。佳城:即“佳城”,指坟墓。

蔡氏:指诗人的族兄蔡京,字元长,宰相蔡确之兄,曾任户部尚书、参知政事,为人奸邪残忍。其子蔡卞、蔡绦皆为进士,后亦入朝为官。

宰木:用松楸制作棺材的材料,这里比喻蔡京。

秋声:秋风的声音。

儒冠:儒帽,读书人戴的帽子。君禄:指做官的俸禄。

树欲静而风不止:出自《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专一,心无旁骛;遇事不存私心,无所执滞;处世独立自主,不受他人左右;自我封闭,不与人争。

感之怀抱恶(è):内心感到悲伤。恶,通“遏”,阻塞。

寒食: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一天。古人有禁火寒食的习俗。相传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之烤食,重耳回国后赐金封赏,介子推坚辞不受。重耳只好放火烧山逼其出来,最后介子推抱着树枝纵身跳入火海而死。为纪念此事,后人就在清明节这天禁火寒食。

余:我。

慰:安慰。

【译文】

极目远望凤山路,松楸掩映佳城暗。

为问埋葬者是谁,蔡氏家族有先茔。

西风吹动祭奠的木材,昼夜哀鸣如秋声。

奈何亲人已过世多年,相隔千里不能迎。

儒生头戴官帽受俸禄,养育子女却不能相见。

悲痛之余想使树木安静,但狂风不停吹得纷乱。

心中感慨难以抑制,泪如江水倾泻而下。

只有寒食节时才能吃一顿,稍能安慰泉下的亲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