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离阔十年馀,两过江滨候起居。
咫尺犹如千里别,飘零不寄一行书。
何时夏口同倾盖,此日王门好曳裾。
若问故人何似者,鬓丝今已不胜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寓居夔州,而友人在长安。诗人以“两过江滨”为线索,通过写自己的思情和对友人的关切、思念,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答案】
与君别离已经十多年了,你我两次到江边看望你居住的地方;咫尺之间犹如千里之遥,飘零漂泊不能寄去一封信。何时才能和你夏口共倾盖,如今王门好曳裾;如问故人何似者,鬓丝今已不胜梳。
译文:
自从与你离别已经十多年了,我们又两次来到江边看望你居住的地方;虽然离你很近,却好像远在千里之外一样,只能像飞鸟那样飘零漂泊而不能寄给你一封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夏口共倾盖,如今王门好曳裾?如果你问我朋友中谁最像,我的鬓毛已经不胜梳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诗。开头两句“与君别阔十年馀,两过江边看起居”,回忆了与友人分别以后的情景。“与君别阔十年馀”点明与友人分离的时间。从诗中“两过”、“等起居”来看,两人分手时,彼此都曾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但时隔十年之久,双方仍时时思念着对方。这两句是说,这次重聚,又经过两度到江边看望他的起居处。
三四句“咫尺犹如千里别,飘零不寄一行书”。由前两句回忆起两人分别时的情景,现在又见面了,但彼此相隔还很远,所以仍然像过去一样,不能互通消息。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距离很遥远,但彼此的思念却像近在咫尺一样,可是自己还是像飘浮在外的人一样,没有寄出一封表示思念的信。这四句是说自己的处境,也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关怀之情。
五六句“何时夏口同倾盖,此时王门好曳裾”。“夏口”指荆州,即今天的湖北武汉。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一起倾盖相语呢,如今在王门里做官多好啊!这两句是说,希望友人在朝中能早日得到重用。
七八句“若问故人何似者,鬓丝今已不胜梳”。这两句是说,如果有人问起老朋友的情况如何,那只有回答说,因为鬓发已经白了,连梳理一下都很困难了。这两句是说自己年老体衰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