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归日是何年,染得秋霜白满颠。
为问钵囊何所有,临行多是故人笺。
注释:
去时归日是何年,染得秋霜白满颠。
为问钵囊何所有,临行多是故人笺。
译文:
去时归来是何时,染上秋霜满头白发。
想问布袋里有什么,临行前多半是故人的书信。
去时归日是何年,染得秋霜白满颠。
为问钵囊何所有,临行多是故人笺。
注释:
去时归日是何年,染得秋霜白满颠。
为问钵囊何所有,临行多是故人笺。
译文:
去时归来是何时,染上秋霜满头白发。
想问布袋里有什么,临行前多半是故人的书信。
【解析】 此诗以“芳草”起兴,写诗人与吴山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接着又从对方的角度落笔,写他好“芳草”,爱荷芰,把“知君好芳草”的“知”字改为“闻”,“荷芰”二字改为“荷衣”。 颔联由眼前景色联想到对方的离愁别恨。一别春山绿、几经秋叶黄,是说春天时两人离别,山色依旧;秋天时再次分手,树叶已黄。“一”“几”两字,用得极有分寸,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又突出了季节的不同。这两句诗,既写了景,又写了情。
这首诗的译文是: 睦州城上,夕阳西落,残阳如血。西陵山上晚霞映照,颜色浓重。山岚笼罩着粉雉鸟,山郡压在乌龙山下。樵夫把云当作担架,农民将水作为舂米的工具。万峰秋雨过后,飞瀑挂在芙蓉树上。 注释: 1. 睦州城上:睦州城,指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的睦州古城,位于杭州、千岛湖之间的天目山区。睦州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2. 残阳尽:夕阳西下,阳光逐渐消失。残阳,即夕阳
【注释】孤舟疑入剡:孤舟疑是进入剡县。 剡县在浙江省,因山高水急而出名,此处指剡溪。 夜绕乱山行:夜幕降临,我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走。 雪与月俱白:雪花与月光都是白色的,这里指雪光和月光相互映衬。 江因人更清:江水因为有人行走更加清澈。 岚深寒气重,岸断冻痕平:山峦重叠处寒气浓密,河堤断处结满了冰霜。 况复人烟少:更何况人烟稀少。 空闻落雁声:只能听到归巢大雁的叫声。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客子久投宿,主人还赁舂。 - 译文:“久居他乡的客人已经投宿在此处,而房主还在为生计租赁春米。” - 注释:客子:指长期在外的游子。投宿:借宿。赁舂:租赁春米,指做春米的工作。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旅途劳顿、生活艰辛的情感。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薄衣寒入梦,深雨远沈钟。 - 译文:“穿着单薄的衣服,冷气渗透到梦中,深夜的细雨远去,钟声也变得遥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楼台萧飒雪㠝岏,襆被来登六月寒”,诗人在六月初来到五台山折斗峰,看到的景象是“萧飒”“雪㠝岏”,这两句诗描绘出五台山的景色:楼台萧瑟,雪花纷飞,天气寒冷。这是第一层,写景。“古殿西风吹铁瓦,长空北斗挂阑干”,写诗人看到的景物
山行 涧道殊登顿,盘盘百峤连。 空林人打栗,深树鸟惊蝉。 移盼失佳境,息阴闻暗泉。 客衣浑欲湿,岚翠滴秋烟。 注释: 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涧道殊登顿:山间的道路曲折而陡峻。殊,特异。 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这里指山路弯曲盘旋。百峤:一百座山峰。峤,山。 空林人打栗:树林中的人正在打栗子。空林,空旷的树林。 深树鸟惊蝉:树上的鸟儿被惊动了。 移盼:移动目光。佳境:美好的景色。 息阴:乘凉,避荫。
注释: 幽径湘云入,丛花竹几竿。 幽深的小径通向湘云,竹子旁边有几竿。 林清移席动,溪碧卷帘看。 树林中清新的气息使坐席移动,溪水清澈可以卷起帘子观看。 不断三秋色,长疑六月寒。 秋天的色彩不断,常常怀疑是夏天的寒冷。 箨龙应自起,雷雨响琅玕。 箨龙(竹笋)应该会在风雷声中自己冒出头来,雷雨时会发出如同玉石般清脆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潇湘景色
【注释】 ①漏泽寺:位于今陕西户县。②萧萧: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③三门:即三门山,在今陕西宝鸡市东。④白云非旧主:指白云已不是从前那片白云的领地了。⑤黄叶自前朝:指黄叶飘落是秋天的景象了。⑥法空:指佛教徒。⑦无灯掩破寮(láo):僧房无人,没有灯火照明。⑧朅来:突然来到。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作者赴长安应试时经过漏泽寺而作。当时诗人正怀着报国立功的愿望,希望一展宏图
【诗句解析】 1. 路入南天千万峰,云边片片落芙蓉。 - “路入南天”指进入南方的天空中,形容山路蜿蜒曲折。 - “千万峰”表示山路两旁有无数的山峰。 - “云边片片落芙蓉”形容山间的云雾如同芙蓉花一般飘落在云层之上。 - 注释: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间风光画卷,充满了诗意和想象。 2. 霞标赤映深城路,瀑布青悬绝壁松。 - “霞标赤映”指夕阳下,红色的霞光照耀着山峦。 - “深城路”指山中的小路
雍熙寺 幸踞平江胜,碑传天监年。空山惟落叶,法水尚生莲。扫榻分寒雨,然灯破暝烟。远师幽意洽,重续夜深禅。 注释: 雍熙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古刹。 幸踞:有幸驻足。 平江:指杭州平江路,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曾居住的地方。 碑传:指寺庙中的石碑上刻有历史记载或功德碑文。 天监年:指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即梁武帝时期。 空山:指山上没有树木的空旷之地。 落叶:指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
注释 1. 酒尽狂歌盼国门:形容自己喝得醉醺醺,大声唱歌,希望能看到国家的大门。 2. 风尘游子旧王孙:形容自己如同流浪的诗人,曾经是王室的后裔。 3. 如虹意气如霜剑:形容自己的志向和勇气如同彩虹,坚定而锐利;如同霜剑,锋利而坚韧。 4. 不肯寻常说报恩:表示自己不轻易表达感激之情,认为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祖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以及他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第一句:半肩锡杖半函经,身世何人入讼庭。 - 注释:半肩,指携带一半重量,这里形容僧尼携带着半肩重的锡杖和一包经书。 - 身世,指一个人的身份、背景或经历。 - 入讼庭,进入官府。 - 第二句:为谢官人入山去,紫云长护石门青。 - 注释:为谢,表示为了感谢而做某事。 - 入山,指进入山林。 - 紫云,紫色的云彩,常用来形容神仙居住的地方。 - 长护,长久地保护。 -
披云卧丘壑,凌风税笼樊。 芳节忽已迈,朱明照前轩。 嘉树滋以绿,幽草萋以繁。 丹藿耀庭户,黄鸟啼林园。 俯听石潭响,仰视高崖暾。 佳期托县圃,遐想逾昆崙。 临川有长叹,冀与智者言。 译文: 披着云雾躺在山间小丘和山谷之间,迎着风穿过笼子般的樊篱。 美好的时节忽然已经过去,太阳高照照着前面的屋子。 茂盛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茂密的草丛也变得繁盛起来。 红色的蒿草在庭院里闪耀,黄色的小鸟在林间鸣叫。
【释义】 俞孝廉在天目山读书,我送他去。俞孝廉头戴竹笠,身背书箱,远走云层之上的高山,只看到山中只有僧人。夜晚常常有龙游经过,山灵常守护着读书人的灯光。 【注释】 1、俞孝廉:即俞大猷(1503-1580),明代抗倭名将,浙江余姚人。 2、天目:地名,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南。《汉书·地理志》载:“会稽上虞东有大目溪。”《太平寰宇记》引《元丰九域志》作“目州”,《元丰九域志》又作“天目”
【诗句解析】 1. 路入南天千万峰,云边片片落芙蓉。 - “路入南天”指进入南方的天空中,形容山路蜿蜒曲折。 - “千万峰”表示山路两旁有无数的山峰。 - “云边片片落芙蓉”形容山间的云雾如同芙蓉花一般飘落在云层之上。 - 注释: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间风光画卷,充满了诗意和想象。 2. 霞标赤映深城路,瀑布青悬绝壁松。 - “霞标赤映”指夕阳下,红色的霞光照耀着山峦。 - “深城路”指山中的小路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少年曾见赋青霞,老去犹能采石华” - 注释: 年轻时就见过美丽的青霞(天空中的云霞),即使年纪渐长,仍能采集到珍贵的石花。 - 译文: 年轻时你就已经见识到了壮丽的青霞,即便年岁增长,依然能够采撷到珍贵的石头花朵。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不减的青春活力,以及对岁月变迁下保持初心的坚持。 2. “脱颖自归盟血地,游踪多溷卖浆家”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