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私天位,后羿篡相因。
季札一以让,再世乱吴廷。
禅授成褐阶,负扆袭虚声。
君子避权势,劳谦众见称。
召高忌乃集,功大不没身。
自古乃复然,何人遂躬耕。
韬光不绝俗,庶以保其贞。
【注释】大禹:古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是治水有功的贤者。私天位:私自占据帝王地位。后羿:夏末商初著名射手和神话中的射日英雄。篡:夺取。季札(zī):春秋时吴国大夫,以礼让为高风。一:表示一种态度。让:谦让。再:表示次序。乱:指动乱、叛乱。禅授:古代帝王将皇位传给子孙,称禅让。成:完成。褐阶:指平民百姓的地位。负扆(yǐ):古代天子坐朝时,面南而坐,背北而立,以玉板为屏风,故称“负扆”。袭:继承。劳谦:勤劳谦虚。集:会合,这里指被招揽。躬耕:亲自耕种。韬光:指隐居山林,不露锋芒。不绝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庶:希望之词。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慨叹世道沧桑,感叹君子遭逢的不幸,同时表达了对君子高尚品德的赞美。
首句“大禹私天位,后羿篡相因。”说大禹本来是受天命而为王的,后来后羿夺去了帝位,使天下动乱。“篡”字用得极妙,它既指后羿夺取帝位,又暗喻有才能的人窃取了贤者的职位。
次句“季札一以让,再世乱吴廷。”说季札在位时总是让贤,到他的儿子辈就闹动乱了。“一以让”即“一以让贤”,意思是说季札能够谦让,把君位让给别人,所以吴国才没有动乱。
第三句“禅授成褐阶,负扆袭虚声。”说皇帝的宝座是禅让来的,皇帝的称号是空有虚名。这两句写帝王易代之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的状况。
第四句“君子避权势,劳谦众见称。”说君子都避开权势,而谦虚勤勉则受到大家的称赞。这一句是全诗主旨的概括。
下面四句分别写了四个人物:召公、高子、张良、陶渊明。前两人各举其事迹,后两人则各表自己的心迹。
第五句“召高忌乃集,功大不没身。”说召公得到周武王的重用,封于燕地,建都于此(今北京),建立了功勋。但召公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却没有能继续承当重任。这句表明作者的感慨。
第六句“自古乃复然,何人遂躬耕?”说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又有谁能够亲自去耕作呢?“躬耕”是指农民种田,这里借指隐遁。这句表明作者对躬耕生活的向往。
第七句“韬光不绝俗,庶以保其贞。”说虽然隐居,但是仍然要有所作为,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两句表明作者对坚持节操的决心。
最后二句点题。“君子避权势”是本题的第一句,“劳谦众见称”是本题的第二句,所以这两句是总结全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