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县尚贵知希,郢人宜其和寡。
空斋排闷长吟,频剪南窗烛灺。
【注释】
- 苦县:指苦县(今河南开封市)人。尚贵(shanggui):尊贵。希:稀有。郢人:郢州(今湖北宜都市)人。和寡:和谐,少有。
- 空斋:空无所有。排闷:排解心中的烦闷。长吟:长声咏叹。频剪南窗烛灺:频频地剪去南面窗户上燃烧的蜡烛残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夜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诗中通过对苦县、郢人、空斋、长吟、频剪等意象的具体描绘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首句“苦县尚贵知希,郢人宜其和寡。”通过比较苦县与郢人的境遇来表达诗人的观点。他认为苦县的尊贵之人并不多见,而郢人却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这里的“贵”是指地位或身份尊贵,“知希”表示罕见。而“和寡”则是指内心平和的状态。通过对比苦县与郢人的境遇,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社会地位与心态之间关系的看法。他认为虽然社会地位可能不同,但内心的平和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句“空斋排闷长吟,频剪南窗烛灺。”则是具体描述了诗人在除夕夜时的心境。他在家中感到无聊,因此便开始长声咏叹。同时,他还频繁地剪去南面窗户上燃烧的蜡烛残渣,以此来驱散心中的烦恼。这里通过诗人的内心活动以及行为动作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他在孤独寂寞中的无奈与痛苦。这种心境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
最后一句“此身合付之天公,何须更问故人。”则是诗人在诗的最后一句中做出的总结。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由上天来决定,不需要再去询问故人的意见。这里的“天公”指的是命运之神,“何须”表示不需要,“更问”表示再询问也不晚的意思。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和看法。他认为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不必去纠结于过去的事情,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此诗通过对比苦县与郢人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与心态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通过描述诗人在除夕夜时的心境,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人生观进行了阐述。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