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不出户,门掩如深山。
径草断人踪,邻鸥与往还。
我昔叩禅室,仓琅启双环。
杳冥丧物我,静对一解颜。
竟坐了无言,枝禽语绵蛮。
师昨入尘市,寻我梧栝间。
我逐野云出,草堂终日闲。
悠然两不见,柴扉各忘关。
息鞅悟多累,浮生空复殷。
寥寥废酬对,阶卉坠纷纶。
【注释】:
- 圆公:即苏轼,当时为杭州通判。
- 山僧不出户:指隐居山林的僧人不出门。
- 门掩、径草、邻鸥:形容隐士居处的幽静。
- 仓琅(láng)启双环:指和尚敲钟,用“双环”代指寺院。
- 杳冥:深奥玄远。
- 静对一解颜:静坐时面露微笑。
- 竟:终于,最后。
- 绵蛮:鸟鸣声。
- 师昨入尘市,寻我梧栝间:师昨日进入繁华的市集,来寻找作者。
- 我逐野云出:作者随野云而去。
- 草堂:作者的住所。
- 悠然两不见:两人各自闲散。
- 柴扉各忘关:各自的家门前忘记关门。
- 息鞅悟多累:停息缰绳,领悟到许多烦恼是多余的。
- 浮生空复殷:人生虚妄,徒劳无益。
- 寥寥废酬对:寂寞地废弃了应对之礼和应酬之词。
- 阶卉坠纷纶:台阶上的花草纷纷坠落。
【赏析】:
《赠圆公》,此诗写诗人与圆公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首四句写圆公不问世事的高远情怀,后五句描写圆公来访的情景,中间六句则抒发诗人对圆公到来的欣喜之情。
全诗以对话体写成,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流畅,富有情趣。前八句写圆公访诗,后十句写诗人作答。诗人与圆公在山居中相对无语,彼此都沉浸在深深的喜悦之中。诗人说:“我昔叩禅室,仓琅启双环。”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初见圆公时的情景。诗人当初来到山中,见到圆公,就如见到自己的老师一样,恭敬礼拜,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仓琅启双环”,既写出自己虔诚的神态也写出了圆公高僧的身份。
接着诗人说:“杳冥丧物我,静对一解颜。”这是写圆公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使诗人忘却世俗的烦恼,心境宁静,面露笑容。“静对一解颜”中的“解颜”二字,不仅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家的敬仰。
最后两句:“竟坐了无言,枝禽语绵蛮。”这是写诗人与圆公相对而坐,沉默无言,只有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啼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枝禽语绵蛮”中的“绵蛮”二字,描绘了鸟儿叫声婉转悠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鸟儿欢快的神态。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与圆公相遇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情。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