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头浪花大于席,跃起白鱼长一尺。
阳侯闵我久饭蔬,故遣飞鲜登俎鬲。
银刀拨刺跳玉波,雪沬参差润琼液。
平头戟手舟子笑,汩汩流泉下涎嗌。
吾闻古史纪孟津,磻溪隐者上钓纶。
今我舍悲过河泣,老泪欲湿枯鱼鳞。
远书久绝尺素字,门下已散长歌人。
殷勤放鱼谢江伯,为道清斋断鱼腊。
他日风雷飞上天,慎勿相逢射鲛客。

【注释】

李阳河:指河南洛阳附近的黄河支流。彭子久:人名,这里代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蔬食:素食。断鱼:即脍。飞鲜:飞动的新鲜物。俎(zǔ俎):古代祭祀时盛牲体和熟食物的礼器。鼎:古代烹饪用的铜器。银刀:银制的刀子,这里指烹调用的工具。拨刺跳玉波:形容刀法矫健,跳跃有如跳动的水波。玉波:比喻水花。雪沫:指汤面像雪花那样白。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琼液:美酒。平头戟手舟子笑:船夫举起长矛戟着双手笑着。戟手:举矛的姿势。汨(mì)汩:水流声。涎(xián)嗌(yào):口涎四溢的样子。孟津:指孟津渡口,在今河南省孟县附近。钓纶:垂钓用的丝线。古史:指古代史书。磻溪:地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渭水南岸。隐者:隐居的人。上钓纶:指隐者登上钓鱼台准备作诗。舍悲:放弃悲伤。过河泣:因悲伤而哭泣。老泪欲湿枯鱼鳞:眼泪快要沾湿干涸的鱼鳞。

【赏析】

此为《全唐诗》录入的第一首诗,但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似乎风格迥异,颇显沉郁悲凉。诗人借写送鱼之典,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情怀念以及对世事的深沉感慨。全诗以“鱼”为中心意象,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身世感慨。

第一句“打头浪花大于席”,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浪花冲天而起,犹如巨席一般,让人心惊胆战。这一句以浪花的气势衬托出海上的紧张气氛,为下文的送鱼之举做了铺垫。

第二句“跃起白鱼长一尺”,紧接着上一句,描绘出一条白鱼跃起的场景。这里的“一尺”并非指白鱼的长度,而是形容白鱼动作迅猛,仿佛要冲破水面一般。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将白鱼的动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四句“阳侯闵我久饭蔬,故遣飞鲜登俎鬲”,则转向了对送鱼者的描绘。这里的“阳侯”指的是传说中的河伯,而“闵”则是怜悯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送鱼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与送鱼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第五至八句“银刀拨刺跳玉波,雪沫参差润琼液。平头戟手舟子笑,汩汩流泉下涎嗌”,进一步描绘了送鱼的情景。这里使用了“银刀”、“玉波”、“雪沫”等意象,将送鱼的过程渲染得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同时,也展现了送鱼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动。

接下来的诗句则转入了对送鱼者的同情与祝福:“吾闻古史纪孟津,磻溪隐者上钓纶。今我舍悲过河泣,老泪欲湿枯鱼鳞。”诗人回忆起历史上的孟津之战,以及那位隐居的渔翁。而如今,诗人却因为悲伤而流泪,仿佛要将老泪滴落在干涸的鱼鳞之上。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也暗含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九句“远书久绝尺素字,门下已散长歌人”,再次回到了送鱼的场景。诗人感叹道,远方的书信已经断绝多年,而那些曾经一起唱歌的人也已经散去。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伤。

第十句“殷勤放鱼谢江伯,为道清斋断鱼腊”,则是对送鱼人表示感谢的回应。诗人承诺会好好地招待他们,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清斋戒律的理解与尊重。这里的“清斋”指的是一种简朴无华的生活方式,而“断鱼腊”则是指不吃鱼肉的戒律。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进一步加深了对送鱼人的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他日风雷飞上天,慎勿相逢射鲛客”,则是对未来的祝愿和警告。诗人希望送鱼人在未来的风雷中能够飞升到更高的境界,同时也提醒他们不要与那些擅长射箭的鲛客相遇。这里的“风雷”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机遇,而“鲛客”则指的是那些善于捕捉机会的人。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对风险的警惕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