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入江境,豺虎深榛喧。
爱此田舍静,清流黄叶村。
茅茨隐疏柳,依依蔽柴门。
野老能好客,呼儿具壶飧。
共话兵火事,张灯一宵言。
尽烛客乃已,退就屋西垣。
鸡栖于其下,藜床架竹根。
皓月穿屋角,星河正黄昏。
露寒鱼梁起,哀歌怆客魂。
不待曙光发,驱车出北原。

【注释】

月夜宿淳湖:诗人在月光下住宿在淳湖。淳湖,古地名,在今江苏无锡市南。入江境:进入江南地区。豺虎深榛喧:豺狼虎豹潜伏在茂密的丛林中发出喧闹声。深榛,指丛林,野兽丛生的地方。

爱此田舍静:喜爱这乡村的宁静。田舍,农家。

清流黄叶村:清澈的小溪边是金黄色的落叶。

茅茨隐疏柳,依依蔽柴门:茅屋掩映在稀疏的柳树之间,柳枝轻轻遮盖着柴门。

野老能好客,呼儿具壶飧:一个山野老人很会待客,他叫来孩子准备酒饭。

共话兵火事,张灯一宵言:大家谈论起过去的战争。

尽烛客乃已,退就屋西垣:直到蜡烛燃完,客人才离去,他们回到屋子的西边墙下。

鸡栖于其下,藜床架竹根:一只鸡停在屋檐下休息,床上放着一张竹席(即“藜床”)。

皓月穿屋角,星河正黄昏:明亮的月光穿过房屋的墙角,银河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明亮。

露寒鱼梁起,哀歌怆客魂:清晨的露水使渔网结冰,凄婉的歌声让人悲伤。

不待曙光发,驱车出北原:天亮前,他们便驾着马车离开了北方的原野。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从诗的内容看,作者由南方来到北方。这首诗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四句),写旅途初到时的情景。诗人以“乱后入江境”开篇,交代自己离开江南后,来到了江北地区,这里野兽横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乡村的所见所闻,如“豺虎深榛喧”,“田舍静”,“清流黄叶村”,都显示出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则通过“茅茨隐疏柳,依依蔽柴门”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的珍视与留恋。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写在乡村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感受。诗人以“野老能好客,呼儿具壶飧”开头,描绘了乡村主人的热情好客和丰盛的饮食。接着,诗人又通过“共话兵火事,张灯一宵言”两句,表达了与村民们一起议论战争、畅谈人生的感受。然后,通过“尽烛客乃已,退就屋西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一句则通过“鸡栖于其下,藜床架竹根”和“皓月穿屋角,星河正黄昏”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之中。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写告别村民的情景。诗人通过“不待曙光发,驱车出北原”两句,展现了自己的离别之态——没有等待天明就离开了这个宁静的地方。最后两句则通过“鸡栖于其下,藜床架竹根”和“露寒鱼梁起,哀歌怆客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离别的感慨——虽然离别是痛苦的,但也是无奈之举。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