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捐一寸心,上答累朝禄。
文山正气句,悲歌吟反覆。
从容拜遗表,长瞑悬初服。
城夷台亦燬,大星坠原陆。
何处焚龙蛇,馀灰照绵谷。
哀此虔城人,百万殉屠戮。
池填志妇尸,骴臭忠良肉。
白骨撑成堆,隘巷纷践蹴。
城郭人民非,台址亦啼鵩。
至今七姑庙,芳草不成绿。
我来泣遗骸,泪尽鸱夷目。
虚留七尺在,讵假百身赎。
败絮裹刍灵,輀车曳黄犊。
长号下高台,万古西南矗。

【注释】

誓捐一寸心:誓要奉献出我仅有的一片忠心。上答累朝禄:报答历代君王的俸禄。文山正气句:指作者在贬谪途中所作的《文山》一诗,其中“正气塞天地”一句。悲歌吟反覆:指作者在流放期间所作的《过零丁洋》一诗。从容拜遗表:指作者在贬谪途中所作的《登瑞昌县孤台》一诗中的“从容拜遗表”。长瞑悬初服:指作者在被贬后,穿着囚衣,戴着脚镣手铐,面对南方,遥望故土,长叹不已。城夷台亦燬:指作者被贬后的遭遇。大星坠原陆:指作者在贬谪途中,看到天空中一颗大星坠落在地上,感慨万分。何处焚龙蛇:指作者在流放途中,看到大地上的人民遭受战乱之苦,如同焚毁的龙蛇一般,令人哀伤。余灰照绵谷:指作者在贬谪途中,看到大地上的百姓,犹如枯骨残骸,余烬映照着连绵不断的山谷。哀此虔城人:指作者在贬谪途中,看到当地人民遭受战乱之苦,感到悲痛。百万殉屠戮:指作者在流放途中,看到了许多无辜的百姓,为战争而牺牲。池填志妇尸:指作者在流放途中,看到百姓们为了保卫家园,不惜献出生命,将墓地都填平了。骴臭忠良肉:指作者在流放途中,看到百姓们为了保卫家园,不惜献出生命。白骨撑成堆:指作者在流放途中,看到遍地都是死去的百姓,尸体堆积如山。隘巷纷践蹴:指作者在流放途中,看到百姓们在狭窄的巷子里,纷纷被踩踏而死。城郭人民非:指作者在流放途中,看到城墙内外的百姓都已死绝。城址亦啼鵩:指作者在流放途中,看到城池已毁,人们哭泣之声不绝于耳。至今七姑庙:指作者在流放途中,看到如今只剩下一座七姑庙,而那芳草已经无法生长了。我来泣遗骸:指作者回到故乡,看着亲人和乡亲们的坟墓,泪流满面。鸱夷目:指作者在流放途中,因为被朝廷追捕而被迫自杀,眼睛流出了泪水。虚留七尺在:指作者虽然已经死了,但留下了七尺高的身体,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讵假百身赎:指作者即使付出一百个身体的代价也不足以弥补自己的过错。败絮裹刍灵:指作者死后,家人用破碎的布片裹着棺材,将其埋葬。輀车曳黄犊:指作者死后,家人用一辆拉载黄牛的车将其运回家乡。

【赏析】

这首是一首悼亡诗,也是南宋后期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追忆自己在南迁途中的经历,表达了对故国沦亡的无限哀痛与深切怀念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悲壮,语言质朴、流畅,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首联“誓捐一寸心,上答累朝禄”,表明诗人以一己之心誓报国家之恩,报答历代君王的俸禄。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忠诚。

颔联“文山正气句,悲歌吟反复”,诗人回忆自己在南迁途中所作的《文山》一诗,其中“正气塞天地”一句,抒发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敌人的痛恨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他为国家的安危而悲歌吟咏的决心和信念。

颈联“从容拜遗表,长瞑悬初服”,诗人回忆起自己在被贬途中所作的《登瑞昌县孤台》一诗中的“从容拜遗表”,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情和对皇帝的忠诚。这两句诗表达了他为国家的安危而悲歌吟咏的决心和信念。

尾联“城夷台亦燬,大星坠原陆”,诗人描绘了他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深深忧虑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这两句诗表达了他为国家的安危而悲歌吟咏的决心和信念。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自己南迁途中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故国沦亡的无限哀痛与深切怀念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悲壮,语言质朴、流畅,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