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螺川境,山水弄奇态。
三姑滩上石,色更明于黛。
丛祠昔已废,烟鬟犹叆叇。
一再经燹馀,千家惟井在。
立鹭觉人稀,横洲验江退。
船头指山城,冥冥沙雨晦。
三姑滩
逐渐进入螺川境域,山水间展现出奇异的形态。
三姑滩上的石,色泽更加明亮如同深黛一般。
过去的丛祠已经废弃,烟雾缭绕如同鬟发一般。
经过多次战乱之后,仅剩下了千家井在。
鹭鸶立于洲上感到人稀少,横着的洲子验证了江水退去。
船头指向山城,朦胧的沙雨遮蔽了视线。
渐入螺川境,山水弄奇态。
三姑滩上石,色更明于黛。
丛祠昔已废,烟鬟犹叆叇。
一再经燹馀,千家惟井在。
立鹭觉人稀,横洲验江退。
船头指山城,冥冥沙雨晦。
三姑滩
逐渐进入螺川境域,山水间展现出奇异的形态。
三姑滩上的石,色泽更加明亮如同深黛一般。
过去的丛祠已经废弃,烟雾缭绕如同鬟发一般。
经过多次战乱之后,仅剩下了千家井在。
鹭鸶立于洲上感到人稀少,横着的洲子验证了江水退去。
船头指向山城,朦胧的沙雨遮蔽了视线。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如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此诗首联写建昌城的景色;颔联写城破之后百姓流离失所;颈联写秋菰露下,野鹤悲鸣的凄凉景象;尾联写士卒疲惫不堪,前路难行。 【答案】 译文: 白水横架在官道上,青山环绕着这座废弃了的城池。 残余百姓百战之后已经尽数死去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香”是这首诗的中心词,也是全诗的线索;全诗围绕着“香”,写了种香、卖香,以及自己对香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 “种香来合浦,应卖馆陶家”,写种植香料的产地和目的。合浦县盛产奇香异草,故人称“香郡”。这里以“合浦”代指“香郡”。种香来卖给“馆陶人家”。馆陶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市。所以本句的意思是:我在合浦种植香料
【译文】 清晨时分的明月,伴着初升的星星。 珠兰香气在晨曦中未完全散去。 碎金般的花瓣沾在头发上,冷玉般的叶片点在楸树纹上。 沉水香幽幽地相和,鸡檀木香味减弱不再听闻。 夜晚月光下珠兰散发的芬芳,令人神往。 交甫采得的灵芬令人陶醉。 【注释】 1. 四首次羡门韵:指王维诗中的“遥怜故园菊”一诗,以四声为次第,取第一字韵部与“羡”韵相合,故称。 2. 明月晨星傍:指诗人对珠兰的喜爱之情犹如明月
【注释】 鱼目:即珠兰。潇湘上,指在湖南一带的洞庭湖上。何人:有谁。 歌翻:歌声高扬。堪入串:可以编成歌曲或乐器伴奏。暑退:夏季热退,天气凉爽。为招凉:以凉爽来招引人们。徽蚌:即珍珠蚌。光幽操:光彩柔和,如乐曲般优美。璇玑:指天上的北斗星。绣国香:比喻香气浓郁,如锦绣般精美。文露:花叶上的水珠。的皪(duò):明亮的样子。报秋瀼:像秋天的露水一样晶莹透亮。 【赏析】 《咏珠兰四首次羡门韵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敷文研山红紫牡丹种甚佳各赋一诗:这句话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同时暗示了诗人对牡丹种植的赞赏。这里的“敷文”可能指的是一位文人或者园艺师,而“研山”则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地点。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这个地方(研山)看到了非常美丽的红紫色牡丹,因此赋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 研山台上卉,颊黛弄芳菲。国色深含醉,花神浅赐绯。:这句描述了牡丹的美丽和香气。其中,“研山”是地点
这首诗的译文为: 篱笆遮住了樵夫的小道,古老的藤蔓缠绕在门前。 进门后只能看见竹子,打扫干净后却遇到了和尚。 炉灶上的茶香飘荡在余烬之中,采菱人划船时波光闪闪。 渔家堤柳外夕阳斜照,渔船上挂着鱼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首句“篱落遮樵径”,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闲适。第二句“林扉缠古藤”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环境。第三句“入门唯见竹”,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这首诗是咏物诗,以“珠兰”为题,描述了珠兰的美丽与香气。 首联“沐芳长在侧,形秽愧当前。”描绘了珠兰花常伴左右,但自己却感到自卑。 颔联“委佩累累湿,流黄瑟瑟鲜。”形容了珠兰的花苞像佩饰一样层层叠叠,颜色鲜艳如流黄。 颈联“清芬堆钏粟,暗麝著秋烟。”用“堆”和“著”两个词来形容珠兰花香的浓郁,如同珍贵的玉器上堆积的珍珠,而其芳香则像是秋天的烟雾一般,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尾联“欲采巴人句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佳果来江市,殷红出上栏。" - 解释:这两句描绘了江边市场上的水果色彩鲜艳,特别指出的是樱桃(“佳果”即指樱桃),其色泽殷红,光彩夺目。 - 译文:在江边的集市上,最吸引人的果实是鲜艳的朱樱,它那殷红的色泽如同从高高的栅栏上掉落一般引人注目。 - 关键词:佳果、江市、殷红、上栏(象征性地描绘出朱樱的颜色和高度) 2. "虚言樊素口,空照赤瑛盘。" - 解释
蚕豆荚 麦垄鲜初撷,田家味正长。 煮分蒸术火,嫩入点茶香。 荚绽终蚕月,花稀隐电光。 馋夫和汁啖,釜泣笑陈王。 注释: 1. 麦垄鲜初撷:指在麦田里采摘新鲜的蚕豆荚。 2. 田家味正长:表示蚕豆的风味随着季节的增长而愈发浓郁。 3. 煮分蒸术火:用水煮或蒸的方法烹制蚕豆。 4. 嫩入点茶香:将煮熟的蚕豆加入茶叶中,使茶带有蚕豆的味道。 5. 荚绽终蚕月,花稀隐电光:描述蚕豆荚在春天的末尾开放
注释: 借漱亭南砌,临池出丽姿。 借:借助;借漱亭:亭名,在杭州西湖孤山上;南砌:向南的台阶石砌;临池:面对水池;出丽姿:展现美丽的姿态。 秾(nóng)芳沾雨重,留艳殿春迟。 秾:浓郁;芳:花;沾:沾着;雨重:雨水多;艳殿:华丽的宫殿;春迟:春天晚了;留艳殿春迟:指牡丹花在春天迟迟不肯开放。 胜赏连花萼,清言间酒卮。 胜赏:美好的赏景;花萼:花的花瓣;清言:高雅的谈话;间:隔开;酒卮(zhī)
诗句解析: 1. 三年贡台骨,山寒抱白石。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的坚韧和毅力。“三年”指的是长时间的任职或服务,“贡台骨”可能指的是为国家奉献自己,像骨头一样坚硬。“山寒抱白石”则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严酷和作者面对艰难境遇时的坚毅与不屈。 2. 我行涉赣江,两见弦再易。 - “我行涉赣江”,说明作者正在江西境内行走,“两见弦再易”可能指的是经历了一些变故或困难
首先我们来理解这首诗的大致内容和情感基调。 诗中描绘了湖西地区因战乱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从湖西使者子开始徒步行进,到问及当地居民关于战事的情况,再到贼军献俘的情况,以及左家军的到来对局势的影响等,最后以湖西多朝列、城阙盗充斥为结尾。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湖西地区在战争期间的各种情况,既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战争破坏的无奈。 下面是诗句及其对应的译文: 湖西使者子,徒步曳双靸
客在螺川闻西昌兵阻 螺川:地名,位于今云南。 虔南:地名,位于今贵州。 五日帆可到:五天的航程就可以到达。 欲往无轻舟:要想前去却找不到轻快的船。 愁卧梦颠倒:形容因思乡之情而彻夜难眠,睡不安稳。 连夕数见告:连续几天多次听到警报。 坐闻西昌儆:坐着听到西昌的警告。 连夕数见告:连续几天多次听到警报。 我行涉艰险,白刃甘所蹈:我行走在艰险的道路上,即使面对白刃,我也愿意勇敢前行。 仆夫怯前途
舟中梦大人 虔南三千里,行役已十九。 四更见颜色,遂抚游子首。 尔来何迟也,宿草三年后。 章贡台岿然,吾骨幸不朽。 平原留爪发,铁质金石寿。 尔鬻故山田,芜秽馀十亩。 明明古今义,无几巳无负。 欢言忘梦寐,止怆别离久。 奈何江天高,摇摇动星斗。 秋风鸡一唳,迸泪湿林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全诗共八句,依次描述了诗人在舟中梦中所见、所感和所思,以及他对人生、友情的感慨。 译文:
【注释】 老虎口:比喻凶险之地。 章江:即赣江,发源于江西省西北部的武夷山,流经南昌、九江、赣州等地。盘修蛇:形容江水湍急。 丰城伏巨象:指江西丰城县附近有一座石钟山,山上有大石如巨象,故名,传说中大禹铸九鼎,曾到此地取铜。兀峙:高耸。回首:回顾。奕奕:明亮的样子。 奕奕:明亮的样子。沙文黄;指沙土上长出的草木,其叶呈黄色。 风折石牙怒:风吹动石头上的齿状物发出响声。 地确溪毛疏:形容土地贫瘠
市汊 晚出市汊口,赤厓立孤塔。 江沙蚀浅岸,水迹渍裸蛤。 并泊上水舟,帆樯纷馺沓。 归云绕柁牙,渐与暮林合。 小集百家存,未晚扉已阖。 新经兵火后,栖类乌三匝。 荒荒白草中,鬼伯相糅杂。 残髑衔紫花,颓垣语素鸽。 舣舟买瓠羔,市不具壶榼。 哀歌卧船尾,野月入我榻。 注释: 1. 市汊:地名,位于今浙江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西北。 2. 赤厓:山名,在市汊东南。 3. 江沙:指江河中的沙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