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贡台骨,山寒抱白石。
我行涉赣江,两见弦再易。
欲上川无梁,委顿卧旅室。
昔日使臣邸,胡缨丛赤帻。
其坚两牙旗,犹是义旗帛。
辕门故部曲,卖刀退锄麦。
吞声行城市,洒涕及衢陌。
遗民徒口碑,时禁几潴宅。
凄凉看店火,呜咽梦乡国。
明月入我床,流光射门隙。
苦瓜上盘飧,厮养同晚食。
旧人一杜凤,感旧慰行役。
日闻西昌儆,阻我南征屐。
延伫望虔山,徙倚成头白。

诗句解析:

  1. 三年贡台骨,山寒抱白石。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的坚韧和毅力。“三年”指的是长时间的任职或服务,“贡台骨”可能指的是为国家奉献自己,像骨头一样坚硬。“山寒抱白石”则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严酷和作者面对艰难境遇时的坚毅与不屈。
  1. 我行涉赣江,两见弦再易。
  • “我行涉赣江”,说明作者正在江西境内行走,“两见弦再易”可能指的是经历了一些变故或困难。这里的“弦”可能是指琴弦,喻指生活中的变故或挑战。
  1. 欲上川无梁,委顿卧旅室。
  • 描述了想要越过某段河流却找不到桥梁的情况,只能无奈地躺在旅舍中。这句反映出旅途中的不便和无奈。
  1. 昔日使臣邸,胡缨丛赤帻。
  • 回忆起过去的使臣住所,那时佩戴着胡人的头盔和红头巾。这里可能是对历史场景的回忆,也可能象征着某种身份或使命。
  1. 其坚两牙旗,犹是义旗帛。
  • “其坚”可能是指某些东西非常坚固,而“两牙旗”、“义旗”则可能指的是古代军队中使用的旗帜,其中“义旗”通常代表正义之师或起义军的标志。这句表达了对过去战争或起义的记忆。
  1. 辕门故部曲,卖刀退锄麦。
  • “辕门”可能指的是军营的门口,“部曲”是古时军队编制的一部分。这里描绘了士兵从战场上归来、放下武器回家务农的场景。
  1. 吞声行城市,洒涕及衢陌。
  • “吞声”意味着不敢说话,可能是因为害怕引起注意或担心遭受报复;“洒涕及衢陌”则表明作者在城市中流下悲伤的泪水,可能因为失去了亲人或者遭遇了不幸。
  1. 遗民徒口碑,时禁几潴宅。
  • “遗民”可能指的是流亡的人们,“口碑”可能是指口耳相传的消息。这里反映了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的困扰和不安。
  1. 凄凉看店火,呜咽梦乡国。
  • 描述了夜晚独自看着店中灯火感到凄凉,同时可能在梦中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这反映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1. 明月入我床,流光射门隙。
  • “明月”象征着清辉或美好的景象,而“流光”可能是指月光穿过门户照射进屋内,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稍显忧郁的氛围。
  1. 苦瓜上盘飧,厮养同晚食。
  • “苦瓜”是一种苦味的食物,这里可能用来形容生活的艰辛或困境。而“厮养同晚食”则可能意味着与家人共度时光的平淡与满足。
  1. 旧人一杜凤,感旧慰行役。
  • “旧人”可能是指过去的朋友或熟人,“杜凤”在这里可能有特殊的意义,可能是一个象征或典故。这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旅程的安慰。
  1. 日闻西昌儆,阻我南征屐。
  • “西昌儆”可能是对某个事件的描述,而“阻我南征屐”则可能表示阻止了作者向南出征的机会或计划。
  1. 延伫望虔山,徙倚成头白。
  • “延伫”意为长时间地站立或等待,“徙倚”则形容因思念家乡而长时间地徘徊。这里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年华老去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景象和情感表达,描绘了诗人在江西任职期间的生活片段和个人情感变化。诗中多次出现的“山寒”、“弦再易”、“瓜上盘飧”等词汇,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也反映了作者在不同环境下的坚持与不易。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现实的观察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抒发,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家国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