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江盘脩蛇,南入老虎口。
丰城伏巨象,兀峙更回首。
奕奕沙文黄,斑斑土花黝。
风折石牙怒,江潮峙一吼。
地确溪毛疏,草木理粗丑。
阪田乃蓻黍,饭麦以为酒。
所种惟瓜瓠,累累贯子母。
大江迤西路,贫瘠无不有。
客行揽风土,喟然我心疚。
渐觉改秋衣,天风坠乌桕。
【注释】
老虎口:比喻凶险之地。
章江:即赣江,发源于江西省西北部的武夷山,流经南昌、九江、赣州等地。盘修蛇:形容江水湍急。
丰城伏巨象:指江西丰城县附近有一座石钟山,山上有大石如巨象,故名,传说中大禹铸九鼎,曾到此地取铜。兀峙:高耸。回首:回顾。奕奕:明亮的样子。
奕奕:明亮的样子。沙文黄;指沙土上长出的草木,其叶呈黄色。
风折石牙怒:风吹动石头上的齿状物发出响声。
地确溪毛疏:形容土地贫瘠,草木稀少。
阪田乃蓻黍:山坡上的田地种植的是秎子(一种野草)。蓻,同“菩”。蓻黍,即菩子,一种野谷子。饭麦以为酒:以麦饭酿成酒喝。
瓜瓠:葫芦类植物。
大江迤西路,贫瘠无不有:指沿大江一带地势低洼,贫瘠的土地很多。迤西,从西南到东东北的方向。
客行揽风土,喟然我心疚:诗人行走在路上,感受到沿途的风土人情,感到有些内疚。喟然,叹息的样子。
天风坠乌桕:形容秋天的风把树上的叶子吹落下来,像乌鸦落下的羽毛,故称“乌桕”。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九月。当时作者在湖南观察使任上。
开头四句描写旅途所见,首尾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老虎口”,是说进入江西时正是山势险峻的关口。“章江盘脩蛇”,形容江水湍急。“南入老虎口”,意即进入江西境内。“丰城伏巨象”,是说江西境内有一座形似大象的石钟山。“兀峙更回首”,是说这座石钟山高耸入云,令人回望不止。“奕奕”“斑斑”,描绘出石钟山的壮观景象。“风折石牙怒”,“江潮峙一吼”,写出了石钟山的雄姿和江水的奔腾气势。
接下来四句写沿途所见的风物人情。“地确溪毛疏”,是说沿途的山地贫瘠,河沟里的水草丛生,草木丛生,十分稀疏。“阪田乃蓻黍”,是说山坡上的田野里只有菩子这种野草,可见这里地广人稀。“所种惟瓜瓠”,是说我沿途见到的都是葫芦一类的瓜类作物。这几句诗,勾勒出了一幅荒凉贫瘠的画面。
“大江迤西路,贫瘠无不有”,意思是沿着大江两岸都是一片贫瘠之地。“客行揽风土,喟然我心疚”,意思是说旅途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风土人情,内心不由得产生了愧疚之情。“渐觉改秋衣”,意思是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天气渐渐寒冷起来,我开始换上了冬衣。“天风坠乌桕”,意思是说秋风中树叶纷纷坠落,就像乌鸦的羽毛一样。
结尾两句写景与抒情相融。“客行揽风土”,承接前面对风土人情的感受,点出自己此行的目的——领略风土人情。最后两句是说自己一路行来,虽然饱览了大自然的美景,但也不免有些感伤,因为这里的风土与家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让人感到有些不安,所以内心感到愧疚。
这首诗通过对江西一带风土人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与不安。同时,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