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楹风翏翏,寒蟀助无寐。
昏灯回淡月,行□翩然至。
饥马带尘色,林鸦响檐翅。
世乱少归人,流离此身悴。
岂无故山田,荒秽非吾事。
恩深义何怨,不落还乡泪。
仓黄隔宵语,四更古虫唳。
千山万山雁,三年无一字。

【注释】

累夕梦大人归里:连日来梦见大人们回家。累夕,连绵不断的夜晚。大人,指诗人的长辈。

秋暝(míng)风翏翏,寒蟀(shà)助无寐(mèi):秋天傍晚时分,秋风呼啸。寒蝉(蟋蟀)声声助人难入睡。蛩(qióng),蟋蟀。翏翏,形容秋风呼啸的声音。无寐,无法入睡。

昏灯回淡月,行□翩然至:昏暗的灯光下,一只翩翩起舞的大雁飞了过来。行□,即鸿雁,一种候鸟,此处用鸿雁代指远行的亲人。翩然,轻盈快速的样子。

饥马带尘色,林鸦响檐翅:饥饿的战马沾满了尘土,乌鸦在屋檐上鸣叫。

世乱少归人,流离此身悴:世界动乱,很少有人能够平安归来,他们漂泊不定,身体也变得憔悴。

岂无故山田,荒秽非吾事:难道没有隐居田园的地方吗?但是荒芜已久,与我无关。故山,旧时居住的地方。田,指田园。

恩深义何怨,不落还乡泪:恩情深厚,但因道义而没有怨恨,不会流泪。

仓黄隔宵语,四更古虫唳(lì):仓黄,匆忙的样子。隔宵,过了一宿。仓黄隔宵语,就是连夜告诉家人自己即将回来的消息。四更古虫唳,四更天,也就是夜里四更左右的时间,这时蟋蟀叫声很大。

千山万山雁,三年无一字:成千上万座山上的飞鸟,三年来没有一只带来消息。

【赏析】

《累夕梦大人归里》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这是一首七绝。首联写“累夕”之景:“秋暝风翏翏,寒蝉助无寐。”秋夜微凉,秋风萧瑟,秋虫唧唧,使人难以成眠。颔联写“累夕”之后的情形:“昏灯回淡月,行□翩然至。”黄昏时点上一盏昏灯,月亮渐渐西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过。颈联承上启下:“饥马带尘色,林鸦响檐翅。”饥肠辘辘的战马身上沾满灰尘,乌鸦在屋檐上啼叫。颔联、颈联两句描写了一幅晚秋时节的景象,描绘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尾联“千山万山雁,三年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自然,意境清丽高远,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