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远物役,高枕离人群。
谢兹世网牵,独往断尘氛。
万竹滴孤露,禅关抱白云。
冥心卧松牖,气静息飞蚊。
暝色聚鸟音,池光静苔文。
夜永众喧歇,空阶如有闻。
候至短发改,春来庶草芬。
余既澹无为,荣落又焉分。
忘言谢酬对,烛灺寒纷纷。
【注释】:
夙昔远物役,高枕离人群。夙昔:从前。物役:指世事纷扰。高枕:高枕无忧,形容清心寡欲,安闲自得。
谢兹世网牵,独往断尘氛。谢:推卸。兹:这。此:指名利、世俗等。尘氛:尘俗之气。
万竹滴孤露,禅关抱白云。万竹:指竹林。禅关:禅房的门。
冥心卧松牖,气静息飞蚊。冥心:心境寂静,不外骛。卧松牖:躺在松树的窗前。
暝色聚鸟音,池光静苔文。暝色:夕阳的余晖。聚:聚集。鸟音:鸟鸣声。
夜永众喧歇,空阶如有闻。夜长:深夜。永:长远。空阶:空荡荡的台阶。
候至短发改,春来庶草芬。候至:等到时局变化或人命之期到。
余既澹无为,荣落又焉分。澹:恬淡,不偏于一隅。焉:怎么,如何。
忘言谢酬对,烛灺寒纷纷。忘言:不必用言语表达。酬对:应酬对话。灺:烛泪。
【赏析】:
宿西林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三首。此诗为其一,作于天宝四年(745),诗人在夔州时所作。此诗写诗人远离尘嚣,归隐山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全诗写得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情趣,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世俗,回归大自然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夙昔”二句,写自己早年脱离仕途,过着隐居生活。“离人群”,指摆脱仕途中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的纷争,过上清静的生活。“谢兹世网牵”三句,写自己已将功名利禄看得很轻,独自在山野中漫步,以超脱世俗的精神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谢兹世网牵”一句意为“我已将功名利禄看得很轻”,这里的“兹”通“之”;“尘氛”指世俗之事;“独往”即“独居”、“独游”。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将功名利禄看得很轻了”,“我独自一人在山野中漫步”,以超脱世俗的精神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万竹”二句,写诗人独居山野时的幽静景色。“万竹”指竹林;“滴孤露”即指竹叶上的露水;“禅关”指禅房的门。这两句意思是说:“竹林里传来阵阵鸟鸣声”,“禅房的门抱着白云”。“禅关”在这里代指山间小屋。诗人独处山中,听鸟儿欢叫,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感受着自然的韵律,内心无比宁静。
“冥心”二句,写诗人独自躺在松树旁的窗户下,静静地躺着。“冥心”、“冥寂”,即心境宁静而寂静,不被外界事物干扰。这两句意思是说:“我静静地躺在松树旁的窗户下”,“我让气息平静下来,让蚊子不再骚扰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的志向,以及他追求这种境界的决心和毅力。
“暝色”二句,写傍晚时分,诗人听到鸟儿的叫声和树叶的沙沙声。“暝色”,指傍晚的余辉;“鸟音”指鸟鸣声;“池光”即池塘的水光映照出的光影;“静苔文”,指静谧的湖面反射出水面的纹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傍晚的时候,听到了鸟儿的叫声”,“池光映照出水面的纹理显得十分安静”。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听到鸟儿叫声和看到静谧的湖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赞美。
“夜永”二句,写深夜时分,诗人听到屋外的脚步声和落叶的声音。“夜永”即夜晚非常漫长;“空阶”指空荡荡的台阶;“如闻”,仿佛能听到一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深夜的时候,听到了屋外的人走动的声音”,“在落叶的声音中,仿佛听到有人的脚步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的敏感和感知,以及他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写当等待时局变化或人命之期到来时,头发已经花白了,春天来临时草木都变得芬芳了。“候至”指等待时局的变化或人命之期的到来;“发”指人的年岁;“庶草”指各种草木;“改”,指改变;“芬”,指草木茂盛。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等待时局变化或人命之期的到来时,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春天来临时,草木都变得茂盛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情趣,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