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皋郁苍苍,独往无所遇。
林卧不知春,揽此芳草暮。
野桥鸣伏泉,霁色照归鹭。
飘风一萧瑟,坐见万物故。
我行日己斜,夕阳怀往路。
侯虫啼未止,起听恍已悟。
夜景浩纵横,残月忽焉吐。
诗成无一字,桐窗暗山雾。

【赏析】

《宿西林三首》,选自《全唐诗》卷七百四十八。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写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作者在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十分悲苦。此诗即其时所作,表现了诗人的抑郁之情。

诗题“宿西林”是泛指,意谓诗人在长安的某处住所中住宿。首联两句写景:西林郁苍苍,无人与共语。“独”,是孤独,是寂寞,是凄清,更是无奈和惆怅。“无所遇”,是说没有知音,无法倾诉,更无法得到安慰。

颔联二句写情:卧草不知春已深,只闻芳草暮蝉鸣。“草深”,是草色青绿,是草长莺飞,更兼“芳草”之“芳”,是香草,更有“暮蝉”之“暮”,是傍晚时分,是夕阳之下,更是“芳草”之“芳”,是芳香,更有暮蝉之“鸣”,是鸣叫。

颈联二句写景:野桥鸣伏泉,霁色照归鹭。“野桥”,是小桥流水人家,更兼“鸣泉”,是泉水潺潺。“霁色”,是晴天,是晴空万里,更是“归鹭”,是归巢的白鹭。

尾联二句写景:飘风一萧瑟,坐见万物故。“飘风”,是疾风,更兼“萧瑟”,是萧条、冷落之意。“物故”,是物已老去,更兼“坐见”,是坐而所见。

诗的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的感受:夕阳怀往路,侯虫啼未止。“夕阳怀”,是指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更兼“怀往路”,是思念故乡,更兼“侯虫啼未止”,是蟋蟀叫声不停歇。

以情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首联写景,描绘出一幅幽静的西林画面;颔联写情,写出了作者的孤独与寂寞;颈联再写景,描绘了暮色中归鹭的美景;尾联又写情,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