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公妙喜的骨孙,犍椎震地开雷门。
木马夜鸣径山月,西城街鼓摇风幡。
毗卢寂灭留法眼,七祖东来递相衍。
黄梅以后畅宗风,衣钵仍归梵帝宫。
一花五叶纷如雨,其间临济真法乳。
千灯指月照盲龙,更留二物表南宗。
梵琦大力犹龙象,化胡慧烛开幽冈。
佛日高悬铁木都,雨花不坠天魔上。
濠梁真人赤伏符,手握金镜悬昏衢。
人王大法悯万有,欲变荆棘为醍醐。
蒋山说法转慧珠,舍利不坏金刚躯。
传衣示信上座足,托钵四角天龙趋。
绒花𣱁毳簇火浣,藤花兜漆圆兰盂。
施饭森寒山鬼立,参禅偏袒迦文趺。
名僧之至后赤乌,弘硕尚转金浮图。
竹西园拟古给孤,我来击钵催诗逋。
若遇弥勤亦酒徒,暂典衲衣倾一壶。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给出相应的译文,最后附上赏析。
水竹西院观梵琦衣钵歌
注释: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一位僧人的传说故事和其传承。
琦公妙喜的骨孙,犍椎震地开雷门。
注释: “琦公妙喜”指的是佛教高僧,这里说他的后代(骨孙)继承了他的精神力量,甚至能够用棒槌(犍椎)震动大地。
木马夜鸣径山月,西城街鼓摇风幡。
注释: 这个场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一匹木马在月光下静静地移动,同时远处传来寺庙里的鼓声和风吹动的幡旗。
毗卢寂灭留法眼,七祖东来递相衍。
注释: 这里提到了“毗卢”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毗卢遮那佛,象征着佛法的最高境界,而“七祖”则指的是佛教中的七个祖师,他们的教义被传承并发展。
黄梅以后畅宗风,衣钵仍归梵帝宫。
注释: 这句话讲述了在黄梅时期之后,佛教宗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最终,所有的东西都回到了梵蒂冈,也就是佛教的中心。
一花五叶纷如雨,其间临济真法乳。
注释: “一花五叶”可能是形容某种宗教或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临济真法乳”则可能表示这种文化或宗教中蕴含的真理和精髓。
千灯指月照盲龙,更留二物表南宗。
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象征性的意象,即千盏灯照亮着黑暗中的龙,同时也留下了两种物品来代表南宗。南宗可能代表着南方的佛教分支。
梵琦大力犹龙象,化胡慧烛开幽冈。
注释: 这里的“梵琦大力犹龙象”可能是指某个强大的人物,他的力量堪比龙象,能够教化胡人,使其明白佛法的智慧。
佛日高悬铁木都,雨花不坠天魔上。
注释: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充满光明的场景,太阳(佛日)高悬天空,铁木都是古代的一种武器,象征着坚不可摧的力量,而“雨花不坠天魔上”则意味着佛法的光芒能够驱散邪恶势力,使之无法接近。
濠梁真人赤伏符,手握金镜悬昏衢。
注释: “濠梁真人”可能是指一个隐居的人,手持“赤伏符”,象征着他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人王大法悯万有,欲变荆棘为醍醐。
注释: 这句话表达了人类领袖对众生的关爱和希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困难、痛苦和无知都转变为宝贵的知识和智慧。
蒋山说法转慧珠,舍利不坏金刚躯。
注释: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庄严的场景,人们在蒋山聆听佛法讲解,如同转动着晶莹剔透的慧珠一样,同时也强调了佛陀舍利子(圣骨)的坚固不坏,象征着佛教的永恒和伟大。
传衣示信上座足,托钵四角天龙趋。
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一位僧人的形象,他穿着袈裟(传衣),手持钵具(托钵),表现出谦逊和虔诚的态度,周围聚集着各种动物,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慈悲能够感化万物。
绒花𣱁毳簇火浣,藤花兜漆圆兰盂。
施饭森寒山鬼立,参禅偏袒迦文趺。
名僧之至后赤乌,弘硕尚转金浮图。
竹西园拟古给孤,我来击钵催诗逋。
若遇弥勤亦酒徒,暂典衲衣倾一壶。
注释: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若遇弥勤亦酒徒,暂典衲衣倾一壶”似乎是对整个诗歌的总结或者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弥勤在这里可能是指弥勒佛,意味着期待未来的佛教徒都能够像弥勒一样成为未来佛教的继承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