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权势安足论,棘刺顷刻丛朱门。
阴风猎猎坠蚩吻,颓垣鬼火司其昏。
道傍行人未敢过,苍狸夜泣青门路。
岂惟邸第生悲凉,四海丛祠亦非故。
旧时有司下马入,今日野犬当门坐。

昔时权势安足论,棘刺顷刻丛朱门。

阴风猎猎坠蚩吻,颓垣鬼火司其昏。

道傍行人未敢过,苍狸夜泣青门路。

岂惟邸第生悲凉,四海丛祠亦非故。

旧时有司下马入,今日野犬当门坐。

注释解释:

  1. 昔时权势安足论:过去的权力地位不足为论。
  2. 棘刺顷刻丛朱门:比喻权力的迅速膨胀和腐朽。
  3. 阴风猎猎坠蚩吻:形容权力的堕落,如同被风吹落的鸟嘴一样。
  4. 颓垣鬼火司其昏:形容权力的衰败,如同夜晚的鬼火一般。
  5. 道傍行人未敢过:指权力面前,人们只能远观不敢近前。
  6. 苍狸夜泣青门路:暗喻权贵门前,狐狸夜间哀鸣。
  7. 岂惟邸第生悲凉:不只是权贵的住所才感到悲哀。
  8. 四海丛祠亦非故:不仅是地方的祠堂,连全国各地的祠堂都不再是原来的面貌。
  9. 旧时有司下马入:昔日的官员下车进入。
  10. 今日野犬当门坐:现在却变成了野狗坐在门口。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首句“昔时权势安足论”,直接点明了主题,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权力的更迭。接下来,诗人以“棘刺顷刻丛朱门”来形容权力的迅速增长和腐朽,形象地描绘了权力的膨胀和堕落。而“阴风猎猎坠蚩吻”,“颓垣鬼火司其昏”,则进一步渲染了权力衰败的氛围和恐怖感。

诗中“道傍行人未敢过,苍狸夜泣青门路”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们对权力的恐惧和无奈。最后两句“岂惟邸第生悲凉,四海丛祠亦非故”,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不仅是个别权贵的住所,连全国各地的祠堂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面貌,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权力的阴影之下。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社会批判意识。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心所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