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夜淹银烛,清歌发绮丛。
早莺娇自啭,乳燕语逾工。
试舞初移席,惊尘不受风。
灯前翻袖影,帘外印苔踪。
敛态看条脱,低鬟护守宫。
十千桑落后,三五月明中。
曲尽花俱发,春回雪正融。
还应输彼美,城北有徐公。
【译文】
良夜漫漫,银烛高烧,清歌在绮丽丛中婉转响起。
早莺娇声自啭,乳燕语声更显工巧。
试舞初时移动座席,风却不曾惊扰尘埃。
灯前翻袖,衣影摇曳;帘外印痕,踪迹难觅。
敛态细看,条脱如画;低鬟护守,宫妆依旧。
十千桑葚熟透,三五月色正明。
曲终花发,春意盎然;雪融冰消,大地回春。
还应羡慕彼美,城北徐公才艺超群。
【注释】
元夕观: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元夕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夜晚。
良夜淹银烛,清歌发绮丛:良夜,美好的夜晚。银烛,银色的蜡烛,这里形容烛光明亮如银。绮(qǐ)丛,指繁密的花丛。
早莺娇自啭,乳燕语逾工:早莺,即黄莺儿,春天里最早叫出的鸟。娇自啭,娇声自唱。乳燕,刚学飞的小鸟。语逾工,说动听的话比平常说的还要好听。
试舞初移席,惊尘不受风:试舞,初次舞蹈。初移席,开始移动座位。惊尘不受风,舞姿轻盈优美,不使尘埃被风扬起。
灯前翻袖影,帘外印苔踪:灯前,指室内灯光映照处。翻袖影,衣袖随风摆动的影子。帘外,指室外帷幕之外。印苔踪,指衣裙上沾着的尘土印迹。
敛态看条脱,低鬟护守宫:敛态,收敛神情的样子。条脱,指衣服上的褶皱散解。低鬟,指低头的动作。护守宫,指保护着美丽的面容。
十千桑落后,三五月明中:十千桑,泛指桑树。桑葚熟透,颜色呈深赤或紫红色,故称。落十千,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桑葚多。三五月明中,月色如昼,正是春天的五月。
曲尽花俱发,春回雪正融:曲尽,乐曲结束。花俱发,花同时绽放。春回雪正融,春天来临,大地回暖。
还应输彼美,城北有徐公:输,佩服的意思。城北,指南朝宋的京城建业(今南京)。徐公,指徐稚,南朝宋人,以德行见称。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赞美了徐稚的美和才华。首联“良夜淹银烛,清歌发绮丛”描绘了元宵之夜的美景,银烛、清歌、绮丛都是美好的景象。颔联“早莺娇自啭,乳燕语逾工”则描写了早莺和乳燕的美丽与灵动。颈联“试舞初移席,惊尘不受风”则描绘了徐稚的舞姿之美和对风的巧妙控制。尾联“灯前翻袖影,帘外印苔踪”则描述了徐稚的身影在光影中的变化,以及她在室内外的活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徐稚的美和才华,又展现了古代元宵节的热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