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遥望水云间,不是湘烟是楚山。
帆影满天江不见,烟波何处下吴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仔细阅读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意。“江楼”即登楼望江。诗人登上江边的高楼,远眺江上烟云,只见远处山势重叠,烟云缭绕,仿佛是湘江上的轻烟,又似楚地的山峦。但仔细一想,却又觉得不对,这分明是长江上看到的景色啊,于是诗人不禁自语道:“难道这是湘江的烟雾和楚山的影子吗?”一个“难道”字,表现了诗人的怀疑和惊讶之情。“帆影满天江不见”,帆影在天,而江水却看不到,诗人感到奇怪,原来帆影倒映在江面上,才显得一片浩渺。这里,“不见”是“能见”的意思,诗人以“不见”反衬出“能见”。“烟波何处下吴关”意思是:烟波中不知什么地方有吴门关?诗人登上江楼,看到烟雨迷蒙,水波浩渺,烟波中隐约可见的是吴门关的轮廓,但究竟在何处呢?诗人用疑问句收尾,既表达了自己的惊喜,又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登江楼

高楼遥望水云间,不是湘烟是楚山。

帆影满天江不见,烟波何处下吴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江楼后所看到的江水烟云、帆影舟行等景象,并由此引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先写景,“遥望”“不是”两词突出了诗人站在江楼高处,眺望远方的情景。“湘烟”与“楚山”相对,写出了自己所见之景,更显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联写诗人看到江上水雾蒙蒙,视线不清,帆影飘忽不定,自己却找不到船的踪迹,心中充满了疑惑。“帆影满天江不见”,诗人以“不见”反衬出“能见”。第三联写诗人看到烟波浩渺,隐隐约约地出现一座吴门关的景象,但究竟是什么地方呢?最后两句以“烟波”收束全篇,既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也含蓄地流露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