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了无色,何物可名心。
不用谈空舌,声闻亦行深。

【注释】

听吼堂长老夜讲般若:听,倾听。听吼堂是元朝僧人宗鉴所开之净土教寺院,位于杭州西湖孤山东南麓,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由当时著名的佛学大师慧理禅师主持。般若:梵文音译为“班若”,即智慧。

其四:这是《楞严经》中的名句。

了无色:没有颜色。

何物可名心:什么可以叫做心?

不用谈空舌:不必说空洞的话。

声闻:指佛教中悟得正等正觉者。

亦行深:也可以修行很深。

【赏析】

此为元代高僧宗鉴在听吼堂讲《楞严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时所作的一首偈语。

首句“空中了无色”,是说佛性本自无色,本来无我。第二句“何物可名心”,是说佛性本自无我,本来无名相。第三句“不用谈空舌”,是说佛性本自无我,本来就无需用空洞的话去解释和说明。末句“声闻亦行深”,是说虽然佛性本自无我,但是只要我们真正地修习佛法,也能修到很高的境界。这首诗的主旨在于强调佛性的无我性以及修习佛法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修行来领悟佛性。

整首诗意境宏大而深远,语言简练而有力,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对后世的佛教修行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