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荏苒掩茅柴,此日胡髯坠玉阶。
杜宇十年悲故国,杨花三月满秦淮。
愁中草色淹高枕,病起江春入咏怀。
闻道新亭有嘉会,几人洒泪向天涯。

三月十九日

干戈荏苒掩茅柴,此日胡髯坠玉阶。

杜宇十年悲故国,杨花三月满秦淮。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
  1. 干戈荏苒掩茅柴 描述了战争平息或结束的和平景象,”干戈”指兵器,”荏苒”意为缓慢、持久,”掩茅柴”则可能暗示战争留下的残破与恢复中的宁静。
  2. 此日胡髯坠玉阶 提到某人因某种原因(可能是悲伤或不幸)而落泪,”胡子”和”胡须”在此处可能指代男性角色,而”玉阶”则通常象征高贵和尊严,这里可能表示一种从高位跌落的感觉。
  3. 杜宇十年悲故国 表达了对过去国家的怀念和哀愁,”杜宇”可能指的是杜鹃,常被视为悲鸣鸟,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哀悼。
  4. 杨花三月满秦淮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花”为杨树的花,通常在春天飘落,”秦淮河”是古时南京的著名河流,这里的描写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季节变迁的美。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特定日期(三月十九日)及其相关场景的详细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战争、个人情感以及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首句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状态,暗示了从动乱到稳定的转变。随后的诗句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如“杜宇”)和自然景观(如“杨花”),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整体而言,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