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高坐泬寥天,忽送寒涛落几前。
横笛倚阑人漠漠,孤城上汉月娟娟。
中宵风雨晴还变,空阔鱼龙夜不眠。
便欲排虚生羽翼,三山只尺俯苍烟。
诗句释义:
- 夜坐听潮赋天风常送海涛来
- “夜坐听潮”描绘了诗人在夜晚静坐时聆听海浪的声音。
- “赋天风”可能是指诗人感受到自然界的风,如同天上的风一样。
- “常送海涛来”表达了诗人认为自然界的风经常伴随着大海的波涛。
- 危楼高坐泬寥天,忽送寒涛落几前。
- “危楼高坐”形容诗人坐在一座高楼上,俯瞰四周。
- “泬寥天”形容天空空旷而宁静。
- “忽送寒涛落几前”描述了突然间,海上传来的巨浪仿佛从天而降。
- 横笛倚阑人漠漠,孤城上汉月娟娟。
- “横笛倚阑人漠漠”描绘了一位吹笛的人站在栏杆旁,周围环境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 “孤城上汉月娟娟”形容月光下的古城显得孤独而美丽,月亮明亮清澈,如玉般洁白。
- 中宵风雨晴还变,空阔鱼龙夜不眠。
- “中宵”指深夜或午夜时分。
- “风雨晴还变”意味着天气多变,一会儿晴朗,一会儿又下雨,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 “空阔鱼龙夜不眠”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海洋中的鱼和龙(可能指水生生物)在广阔的海面上自由地游动,没有受到任何限制,表现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
- 便欲排虚生羽翼,三山只尺俯苍烟。
- “便欲排虚生羽翼”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现实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 “三山只尺俯苍烟”可能是对蓬莱仙境的描写,意指诗人想要到达像蓬莱仙岛那样神奇的地方,俯瞰着茫茫的烟雾。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句“夜坐听潮赋天风常送海涛来”,以夜坐听潮为引子,引出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感受和思考。接着,诗人以“危楼高坐泬寥天,忽送寒涛落几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观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中间四句则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情感和想象。“横笛倚阑人漠漠,孤城上汉月娟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月光、人影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中宵风雨晴还变,空阔鱼龙夜不眠。”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风雨不定,但大海中的鱼龙却依然活跃。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复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便欲排虚生羽翼,三山只尺俯苍烟。”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现实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这里的“三山只尺俯苍烟”可能是对蓬莱仙境的描绘,意指诗人想要到达像蓬莱仙岛那样神奇的地方,俯瞰着茫茫的烟雾。这既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慨,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