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此地有琴台,谁遣知音问棹来。
流水两潮明月上,相思连夜木兰开。
登高作客怀黄浦,荒径为君扫绿苔。
世事不论须共醉,茆堂花底送春回。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伯牙此地有琴台,谁遣知音问棹来。
  • 伯牙: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琴师,相传他弹琴技艺高超,能感动鬼神。
  • 琴台:古代用来举行音乐演奏的台子,这里指代伯牙弹奏的地方。
  • 谁遣知音:谁派遣有知音之耳的人来询问?这里的“问棹来”可以理解为有人来访,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客人。
  1. 流水两潮明月上,相思连夜木兰开。
  • 流水两潮:指的是长江两岸的江水流动不息,形成两道潮汐。
  • 明月上:月亮升起,照亮了夜空。
  • 相思连夜木兰开:夜晚思念之情如同木兰花在月光下开放一样,形容思念之情持续不断。
  1. 登高作客怀黄浦,荒径为君扫绿苔。
  • 登高作客:站在高处,感到旅途中的寂寞和孤独。
  • 黄浦:上海的旧称,这里指代作者的家乡或友人所在之地。
  • 荒径为君扫绿苔:为了让朋友舒适地行走,特地清理了道路两旁的青苔。
  1. 世事不论须共醉,茆堂花底送春回。
  • 世事不论:不要理会世间的纷扰和琐事。
  • 共醉:一起喝酒庆祝。
  • 茆堂花底送春回:在茅草屋檐下,用花朵装点,把春天送回人间,寓意着美好的祝愿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琴台、明月、流水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通过“流水两潮”、“相思连夜”等意象,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离别,也要共同饮酒庆祝,期待春天的到来。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