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篱曲巷守枯蓬,短发萧骚已负公。
出处无成嗟岁晚,兵戈未定愿年丰。
何烦卜澨知无妄,总有文章只送穷。
寂寂山翁拥炉坐,邻家燎火沸东风。
诗句释义与赏析:
茅篱曲巷守枯蓬,短发萧骚已负公。
注释:茅草编的篱笆、弯曲的小径,守护着枯萎的芦苇,我留着短发,显得落拓不羁。
赏析: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景象和自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里的“芦”指的是野蒿,是农村常见的植物,而“蓬”则是指芦苇丛生的地带,给人一种荒凉之感。诗人的头发短而乱,形象地展现了他的不羁和落败之态。出处无成嗟岁晚,兵戈未定愿年丰。
注释:没有取得成就,只能叹息岁月的晚景,希望战事平息后,能够迎来丰收年华。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的不同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希望在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环境中,人民能够享受到富饶的生活。何烦卜澨知无妄,总有文章只送穷。
注释:何必去占卜寻求真理?文章再多也不过是徒劳无益,只会给贫困之人增添烦恼。
赏析:诗人在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知识无用论的看法,认为学问虽然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这里的“卜筮”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用以寻求吉凶。“文章”则指代文字或学问,“送穷”则是一种迷信说法,认为学问越多的人越穷困。诗人用这种观点来批判那些追求名利而不务实用的态度。寂寂山翁拥炉坐,邻家燎火沸东风。
注释:静静地坐在炉旁的山翁,邻居家的篝火在春风中燃烧。
赏析:诗人以宁静的画面结束全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山村景象。山中的老翁静静地坐在炉边,享受着温暖的火光,而远处的邻居家正举行篝火晚会,火光映照着春天的风,增添了几分生机。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山村的不同生活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