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寒薄暮上重裘,砧杵山城入倚楼。
小阁星河将尽夜,故人淮海未归舟。
临风涕泪残红烛,寸草恩私报白头。
欲去章江烽正急,凭高西望独悠悠。
戊子除夕,其二。
轻寒薄暮上重裘,砧杵山城入倚楼。
小阁星河将尽夜,故人淮海未归舟。
临风涕泪残红烛,寸草恩私报白头。
欲去章江烽正急,凭高西望独悠悠。
注释:
戊子:指天干的第十位,即农历的腊月三十日,也就是除夕。
轻寒:天气稍冷。
薄暮:傍晚时分。
重裘(qú):双层的外衣。
砧杵(zhēn zhù):捣衣用的棒槌。
山城:指山中的城市。
倚楼:站在楼上。
小阁:指小阁楼。
星河:指银河,这里指夜晚的银河。
故人:老朋友。
淮海:地名,今属江苏省,是古代诗人的故乡。
未归舟:没有回家的船。
临风:面对风。
寸草:形容微小、微贱之物,比喻对恩情的感激之深。
恩私:恩惠和私恩,这里是对恩人的敬称。
白头:白发,这里指年老的人。
章江:即长江,这里借指战争的烽火。
烽(fēng):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正急:正当紧急的时候。
凭高:站在高处。
西望:向西眺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怀念故乡,感叹人生的一种情感表达。诗中描述了诗人在除夕之际,面对冷寒的天气,穿上厚厚的衣服,独自在山城之中,靠在楼上的场景。他看着夜空中的星星和银河,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故人。他对着风流泪,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感慨。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他看着夜空中的星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他对着风流泪,泪水滴在蜡烛上,化成了点点红痕,象征着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诗人在诗中还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深忧虑。他看到战争的烽火正在燃起,心中充满了担忧和忧虑。他站在高处,向西眺望,希望能找到解决战争的途径,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深忧虑。诗人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